2)第一百八十一章:裴矩论政_神兵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说话。这说明殿下亦知道下官说得没有错,对么?”

  杨昭微微一笑,不答此句,却转过话题,道:“裴大人似乎对当今朝廷颇有不满。然而人非圣贤,谁能无过?过去几年,我皇祖父因受杨素蒙蔽,确实令许多人受了冤屈。但如今杨素已经事败,近日来皇祖父便会将其党羽一一铲除,拨乱反正,再振朝廷纲纪法度,如此,也足以将功补过了。”

  裴矩摇头道:“大隋朝开国这二十年来,行政上虽然亦颇有可观,但在用人方面,始终难脱古来滥觞,只不过因天子之爱恶而随心所欲罢了。只要被陛下看得入眼,即使有天大的过错,也能免罪脱身。但若陛下看不入眼,哪怕贤如高仆射,亦不免要遭黯然谪拙。如此这般,今日去一杨素,明日又上来一个李素、柳素,那么又有什么分别?”

  杨昭叹口气,道:“皇祖父年纪已然高迈,这却也难免。但他日我父王登基,相信事情当能有所改善。”

  裴矩亦叹道:“殿下还是不明白。这根本不是谁人做皇帝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古往今来,无数王朝相继兴灭,就是因为以人治国,虽有小利,弊端却更多。纵有圣明天子在位,使佞幸暂且不能为害,但却难以保证日后代代天子皆圣明。故此长此以往下去,久后庙堂之上必然小人当道。而到了这个地步,亦就国将不国,离灭亡不远了。”

  裴矩的话说到底,就是“人治”与“法治”之争。而即使到了后世的现代社会,社会上始终仍是“人治”大于“法治”,像杨素这种人虽然在中枢已经逐渐少见,但在地方上却反而更加猖獗起来,虽屡经打击而不止。所以裴矩这番话虽然有些虚,但杨昭也颇有同感。他点点头,道:“假若朝廷建立一套选拔机制,任用人才先注重德行,规定有才无德者不得出仕,裴大人以为如何?”

  裴矩冷笑道:“殿下所说,乃是儒家的陈腔滥调而已。自汉武帝独尊儒学以来,政治权力的纷争、魏晋的兴亡递嬗,事实上是儒家豪族与非儒家寒门的胜败问题。儒家豪族遵行君臣、父子之道,其学为儒家之学,其行必须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所谓孝友礼法。而修身治家的道德方法,亦适用于治国平天下。名教之大者莫若君臣,孝于亲才能终于君。当这种看法被采用于人材的甄选上,便成征辟制度,能否入仕,全看豪族依名教标准来举荐,变为豪族间的游戏,把非儒家寒门完全排斥于外。当这种选任方武展至极端,便成晋室的九品中正制,高门与寒门的阻隔对立愈演愈烈,矛盾丛生。终于演变成过去三百多年间南北分裂,天下大乱的局面,可见以儒家治国,根本就是缘木求鱼。”

  杨昭摇头道:“裴大人所讲,未免略嫌偏激了。当年秦依仗法家帮助而统一六国,却因为严刑峻法过于苛刻,使百姓无法忍受,最终也只是两世而亡。汉朝建立后用黄老之术,无为而治,使国家休养生息,但最后也必须等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才能兴兵消灭北疆匈奴。可见儒家占据正统之位,诸子百家皆不能及。虽然有许多弊端,总也有种种不可抹杀之功啊。”

  ——偶素照例呼吁红票滴分割线——

  今天一更……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