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 单兵力量_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建制的歼灭美军的一个营,是敌人太软弱了,还是我们强大了?”回头看了张曙光一眼,丁文彦再次说道。

  “可是,这并不说明中国军队已经强大到了可以与美军匹敌的程度,单一的战例并不能说明什么,更不能因此而断言,中国人的所谓精神支柱达到了可以弥补一切的差距,这种肆意释放精神原子弹的行为,简直与自杀无异。

  归根到最细微的差异,却可以找到胜败的一丝原因,美军似乎更多依赖的是以保护自己为主的战斗模式,几乎所有的战争中,保存有生力量成为战争的准则。

  不要把这些当成是美国所谓的民主,更不要上升到人权这个信仰高度。保存有生力量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发动战争,而要战斗,就必须要承受损失。

  相比于美军,中国军队则把胜利,作为军队追求的唯一目标,任何士兵都在或多或少的为这个目标而奋斗。

  放大来看,如果把美国的保护主义视做防御的话,那么,中国军队的所追求的胜利,则完全可以视为进攻。一攻一守之间,战术的差异便轻易的显现出来。

  对于士兵的保护并不是错的,或者说是完全合理而必要的,但是,过分的保护则会阻碍战斗的进行。美国的财礼或许称之为雄厚,但是,却仍然无法达到可以为每一名美军士兵配备M1A1或者是阿帕奇的地步。

  而相比于美军,中国军队更侧重于火力上的打击,如果说美军为单兵配备坦克是妄言的话,那么,中国军队为单兵配备反装甲武器,却似乎并非是一个神话。

  攻守之间,矛盾之间差异很自然的显现出来。这不是所谓的简单的理念问题,也不是什么以人为本,造福士兵的宣传和噱头。更多的是数千年,对数百年的历史文化,和军事思想上的差别。当欧洲重骑兵穿着盔甲,气喘吁吁的张扬着自己的武力时,却在蒙古的轻骑兵的铁蹄下,变成了一个个罐头盒子。

  防御的再彻底,再完美,在集中优势兵力的一点攻击上,绝对的防御也不会达到无敌的效果。几千年前,孙子就已经对于所谓的防御阐述的非常明白,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藏,不是防。”丁文彦仿佛一下子被打开了话匣子,将心中的观点一股脑倒了出来。

  “从这点上看,美国人输的既不冤枉,也不意外。他们显然不明白,真正的战斗胜负其实早在开始之前就已经被决定了,而决定胜负的,却并不仅仅是装备,后勤等等硬件设施,更多的是可以发挥出这些硬件威力的软件,战术思想等等。”明了丁文彦的意思,张曙光机敏的说道。

  “让我们继续看下去,相信,还会有其他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丁文彦微笑着点了点头,再次低声说道。

  ※※※

  2营的失踪似乎仅仅预示着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