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本性_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不如外表所表现的那么好。战争摧残破坏的并不仅仅是土地和建筑,更多的还有日本继续发展下去的潜力。战争彻底扰乱了日本原本的商业竞争体系,为了支持战争,日本几乎将所有可以抵押的东西都放进了银行,换来无数的美元来维持战争的消耗,相比于中国,日本无任何资源,这就造成了哪怕制造一颗螺丝钉的铁矿都需要外购的局面。而相比于日本,中国的制造生产体系要完善的多,同时,陆地上的运输优势和低廉的成本,以及庞大的地域,让他们发动战争的成本要比日本小的多的多。

  而更雪上加霜的是,战争中,日本本土几乎无产品可以生产,全凭借之前的经济积累,战争又发生在日本本土,这几点要素,直接导致了日元疯狂的贬值。到最后甚至连同等重量的卫生纸都无法换来。

  战争结束后,日本虽然依靠坚韧和支援迅速恢复着,可是中国与东盟刻意制造的贸易壁垒却让日本原本主要的销售市场一下子化为乌有,而欧洲市场上,犹豫日本在战争中遭受的损失以及被掠夺的资本过大,让原本已价格低廉吸引欧洲和美洲的优点不翼而飞。相比之下,中国人并未遭受损失的工业和经济体系,则在壁垒日本的同时,迅速的向外扩张着,用自己的影响力,逐步的,但是却明确的驱逐着日本。

  以上所有一切,才是真正决定着日本是否要参战的理由。

  日本是否要再次参战?答案是肯定的,战争刻意转嫁经济危机,是千古不移的道理,对于入侵韩国是否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佐佐江贤一郎虽然不敢苟同,但是战争一旦发动,势必会调动日本庞大的生产和科研体系,刺激着日本诞生出更高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

  现在唯一值得商榷的是,如何对中国人发动战争,这并不是一两个借口的问题,更多的是,如何能让日本在战争之初,就可以避免战争规模的扩大?佐佐江贤一郎知道,这才是重中之重。

  ※※※

  “应该说,我很佩服日本人的顽强和坚韧。”丁文彦站在走廊里,看着窗户外晴朗的天空,淡淡的对正在点烟的张曙光说道。

  “恩,民族单一,性格极端,自然会有这样的优点。”张曙光认真点燃烟草后,抬头看向丁文彦,说出丁文彦之前曾说过的话。

  “是啊,极端的民族性,只要善加引导,就可以爆发出让人吃惊的力量,看看日本的战争史,对于他们来说,每次战败都如同一场屠杀一般,除了自戮,就没有别的上演了。我们用贬义词形容的话,就是愚蠢,残忍和愚昧,可是如果我们用褒义词形容是什么呢?”丁文彦此刻的话特别多,多到让张曙光都感到有点诧异。

  “现代不知道的,但是在古代,逃不出忠勇两个字。”张曙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