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九章 战争新模式_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骨骼装甲轻松抬起两百公斤的物品时,也意味着战争的革命再次开始。当一名士兵可以携带着重型反坦克导弹轻松的穿越战区的时候,也意味着,他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具备了匹敌一辆坦克的作战实力,当然,这种实力并非综合实力上的完全对等,但是,增加了士兵携带量以及减少消耗士兵体力的装备,让单兵作战实力的提升成为了可能。

  这种作战模式的开发在三战的时候还仅仅处于概念状态,而在战争结束到现在战争再次拉开序幕时,落在纸上的概念已经变成了实际的,可以执行的并且具备了巨大战斗力的全新作战模式。

  这种作战模式在中国总参谋部作战部内被定义为有限空间内的全模式打击。

  拥有这种作战装备,以及作战模式的拥有者被严密的局限在三个势力的核心——美国,中国,以及欧盟。而这次战争的开始,也意味着全新作战模式与老式空地一体模式的对抗。同时也意味着前者将要取代后者。

  虽然,所有有识之士都已经认可了这可能的发展,但是,真正用于实战,似乎还没有可以过分说服保守者的战例。

  而眼前,这群士兵,就是为了这个军事上的变革,提供说服理由的证据提供者。

  单兵电脑已经在刚才与指挥官的信息交换下获得了作战任务的下一步命令,虽然作为行动的执行者,但是士兵们却并没有获知全部计划的权限,为了防备可能的失败,作战信息被严格控制在小队内的两名指挥者手中。士兵们得到的仅仅是下一个集合点的北斗坐标。

  分散前进的士兵虽然减少了作战力量,但是却将被发现以及被全歼的可能性降低到了最低,而对于执行任务的士兵来说,他们最大的目标是完成任务,而不是与敌人遭遇。

  所有作战小队内成员的信号此刻都显示在临时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全数字信息时代,让双方之间的通讯被无数个频段的无线电信号紧紧联系在一起。

  而与此同时,任务指挥官已经在同伴的伴随下,率先到达行动地点。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分散前进的士兵们先后到达。原本分散在区域内的光点此刻也再次重新聚拢在一起。

  下一步作战任务再次被传递到各士兵的电脑中,他们的任务很简单——消灭在他们对面驻防的伊拉克的一个坦克营。

  任务的内容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孤胆英雄电影里的剧情,一个坦克营,三十辆坦克,凭借只有十几个人的小规模部队,完成对他们的歼灭,似乎也只有在电影里凭借种种巧合才可以实现。

  可在眼前,这群士兵却要凭借自己携带的装备完成这样一个看似天方夜谭一般的任务。

  士兵们再次聚拢在一起,身上携带的沉重的包裹被从机械装甲上卸了下来,在士兵们熟练的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