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4章,骨书_地主家独生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家,都急了!

  虽然回来报几趟,但天黑还没回来,焦心。

  杜太傅和老夫人都在外边,看,回来了。

  石箱抬到八风楼前。

  内侍抱着小主子下山,孙太医要哭了。

  不,孙太医已经哭过了,眼睛都是红的,赶紧给小主子收拾干净。

  徐茉茶下来换好衣服,茶香,徐老爷已经把茶制好。

  吃的端上山,杜博也收拾好,对石箱有兴趣,但不好开口。

  小宝器迫不及待呢,安抚孙太医:“我一会儿打盹,打开我要看。”

  孙太医看他生龙活虎的,若是真这么好,也就放心了。指望徐小姐吧。

  徐茉茶吃完,给小宝器收拾好,春夜冷。

  其他人都没事,这是很难得的。

  杜太傅都精神,袁先生和宫先生将外边研究过了。

  杜太傅一口道破:“应该是传说的先秦。”

  那是有着无数故事的时代,真假一直难辨。

  徐茉茶抱着小宝器离足够远。

  扈伯载动手,打开并不难,月光照,里边一箱的书。

  见过竹简木札,几人见过骨书?

  徐茉茶觉得,这比甲骨文还厉害,雪白的骨,月光照着,有种神秘的光彩。

  骨是能成化石的,这骨看着也坚硬,反正,大家能慢慢研究了。

  里边几卷叫你成神或一统天下?想多了。

  据说,甲骨文十五万片、四千五百个字才辨认一千五百,换句话说这玩意还没搞懂。

  徐茉茶入手,一根骨,说温凉又温热,好神奇,又有点像笏。

  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见于天子与射,无说笏,入大庙说笏,非古也。小功不说笏,当事免则说之。旣搢必盥,虽有执于朝,弗有盥矣。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笏毕用也,因饰焉。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

  没纸以前,如果私用,则成为书籍的功能,也称牍;如果将其随身带着上朝用,则称为笏。

  后来纸张普及,笏便成为礼节性用品,材料由竹木上升到玉或象牙。再后来,使用笏有了等级之分。五品官以上才能用象笏,六品以下用竹笏。对形状也有规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后又改为上圆下方。

  当然,规定一直在作。

  再比如,官员原则上一人只用一只笏,但公务繁忙的允许用几个,几个拿不下,就备一个袋子,这个袋子后称为笏囊,因为多了,则需一个随从背着一同上朝。九龄为相时,因为年老体弱,就是从他开始使用随从背笏囊,后来竟成时尚,官员纷纷仿效,以显示公务繁忙。

  所以,流行这玩意也是作的。

  不管了,石箱搬进八风楼,去洗洗睡。

  早起,一群问候小宝器。

  小宝器穿着蟒袍,表示自己棒棒哒。

  捋袖子,看我肌肉。

  没事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