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六章 地产_重生在台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壹周刊》的记者被人赶了出去宴会的负责人很是尴尬的向赵文凯解释道歉。

  尽管如此宴会还是在比较融洽的气氛下结束。而赵文凯和林妹妹也很安全的回到了酒店。

  赵文凯一回到酒店就打电话找李亚男过来。

  李亚男其实是在赵文凯之前来到香港的由于赵文凯先前打算进军地产界因此在派这个秘书出来打前站。

  可谁知道《壹周刊》的记者本事那么大连自己身边的人的动向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李亚男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行动已经被有心人看在眼里但是她心里多少有些准备因此听到赵文凯提及这件事情也没有多少吃惊。

  赵文凯问道:“现在有意思出售储备地的都有哪些公司?价钱谈的怎么样?”

  李亚男一脸严肃平时赵文凯还真没见过这位小姐笑过永远似乎都是一张面孔。

  “和我们接触的都是些小公司而且这两年香港的地皮被抄的很热一些好的地段背后都有大公司掌握我们很难进入。并且现在地价一直在涨现在想要在好的位置储备地产似乎很难。”

  赵文凯当然知道97年以前的香港地产是什么样子。虽然自己上车晚了但是总不能不趁机分一杯羹吧。

  赵文凯知道2o世纪9o年代初香港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展累积了大量财富。与197o年相比199o年香港银行存款增加了81倍。

  财富的积累使当时香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极其旺盛而每年5o公顷的土地供应量更使房地产价格易升难跌房地产市场成为资金的吸水池港商在本地和外地赚取的大量利润、香港市民相当大的一部分收入和银行贷款、大量外资投资都进入到房地产市场造成房地产价格狂升不已。

  据专家粗略估计2o世纪9o年代前7年的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一共为香港带来约7万亿港元由通货制造的额外财富相当于香港在这7年间生产创造出来的本地生产总值的总和。也就是说1997年以前香港由生产创造和通货创造而共同产生的财富造就了经济的表面繁荣但在繁荣的阴影下也埋下了泡沫破灭的危险。

  但是这段时期之内赵文凯十分确定这份泡沫如果自己不赚的话最终还是要破灭。

  1984年―1997年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过2o%。中环、尖沙咀等中心区域每平方米房价高达十几万港元一些黄金地段的写字楼甚至到了每平方米近2o万港元的天价。受房价飞涨的刺激香港的房地产投机迅盛行起来出现了一大批近乎疯狂的“炒楼族”。当时的香港人们盲目地投资房地产。为了抓住机遇许多人往往仅凭地产经纪人电话中的描述就草草决定购买豪宅。一些经纪人甚至会对顾客说出这样的话:“什么?你要考虑一两天?当然不行!有很多人在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