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劝学_欲海逍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该归功于秋林。她发现,他比以往更加成熟,也更有耐心了。在和学生、家长谈话时,他总是恰到好处地引导别人,而自己却很少讲话,显然掌握了一种特别的谈话技巧。她时时为他感到骄傲。有一次,她坐在他身边,听他向一位学生家长娓娓而谈,初春明媚的阳光洒落在他的脸上。恍然间,她意识到她是多么幸运啊!

  第四个学生却始终未能劝回。那是一个非常细心的女孩,——在首次家访不成功后,慕梅告诉秋林,刚进初中时,那个女孩曾经任过她的科代表,每次都把所有的作业本翻到应该批阅的位置,然后再交上来。她家里并不困难,父、母亲和一个姐姐都在广东打工,家里有一栋新修的二层楼房,就她和奶奶住。她学习很用功,表现也不错,进初二时被学校选拔为团委副书记。上学期慕梅却发现她变了,学习不用功不说,连性格也变了,表现得粗野无礼。慕梅找她谈了几次话。她吞吞吐吐地告诉慕梅,她父母亲正逼着她去打工。慕梅问她,她家里准备让她打什么工,她最初抵死不说,后来才哭着告诉慕梅,家里要她去做”鸡”。

  “你是否想过,对这种家长,唯有通过法律途径才能解决问题?”

  秋林对慕梅讲的故事没感到奇怪,因为他接触过太多辍学后的女孩。通过上次的谈话,他也看穿了那位学生家长冷酷无情的性格和急功近利的心态,知道任何劝说都无异于对牛弹琴。他熟悉国内新出台的教育法典,很快就想出了这个主意。

  “通过法律途径?打官司吗?”慕梅茫然问道。

  “对,根据《义务教育法》把他告上法庭,然后由法庭强制执行。”

  “可是,从未听说过学校可以告家长啊!”

  ““民告官”,你过去听说过吗?在法制社会里,最终可以使用的就只剩法律了。”

  秋林的提议没有得到实施,因为按照法律规定,原告必须是学校。慕梅对这种方法始终将信将疑,而秋林对那位趾高气场、长期包着一台”桑塔纳”的新任校长很反感,自然不会去找他谈这件事。后来,他们又再去家访了一次,那位学生家里却人去楼空了。

  开学工作结束后,慕梅和敏儿的工作与学习都走上了正轨。秋林呢?他已经感到,熟悉的校园和山野对他再次产生了强烈的吸引。他怀疑,这是屠格列夫式的精神贵族思想在发挥影响。你想做一个贵族老师、或者贵族校长吗?多么不合时宜的念头啊!不久,他辞别家人,返回了昆明。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