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两百五十五章可笑的平叛_穿越那些年的人和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赶赴河南就地募兵,阻挡叛军的攻势!”

  “封卫尉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总领河南诸道兵马。”

  “委派辅国大将军毕思琛,尾随封常清身后,统帅三万京营士卒,同时巩固东都城防。”

  “委派金吾将军陈千里率军进驻河东,坚壁清野,以防叛军迂回西进。”

  “任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寻机包抄叛军后路。”

  “任荣王李琬为平叛大元帅,前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为副元帅,筹划士卒,已备东征。”

  哗啦哗啦,李隆基这一番圣旨下达后,着实令人眼花缭乱,如果遇到那种什么也不懂的人,肯定会拍手称唐玄宗的英明,这一条条布置,前期进攻,中路支援,后期围剿,再加上最后的东征,如果没有意外,安禄山这不是必死无疑吗?

  陛下果然是陛下,唐明皇果然是唐明皇,当真厉害!

  可......听过什么叫令出多门,凡战必败吗?

  看看,看看李隆基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布置吧,看看他都做了什么好事吧。

  先派封常清平叛,不错,是个好招,封常清也确实能跟安禄山一较高下,但是李隆基却不给他兵马,让封常清就地去招募老百姓和安禄山的范阳铁骑硬碰硬!

  这还不算完,李隆基再派毕思琛那个软骨头指挥三万人马,可却不说清楚他俩谁指挥谁。

  然后又派张介然,荣王李琬,还有高仙芝,巴掌点大的河南,他愣是安排了四位宿将,外加一位王爷!全都互不统属,这算什么?让他们各自为战吗?还是说指望他们能心有灵犀?该干嘛自己心里都有个数?

  呵呵,别说外行人是迷糊的,就连那些当事人现在都属于迷茫状态,压根不知道自己到了河南该怎么打。

  这么一群宿将王爷挤在了一起,你们难道还指望他们能挡得住安禄山的范阳铁骑?不在一块扯后腿,自己人和自己人打了个头破血流就够不错的了!

  但李隆基却不这么认为,相反,他还认为自己的安排非常好,不过是眼下的好。

  客观来讲,李隆基是一个战略形人才,其实他完全能拿得出比眼下这个狗屎一滩的战略,更好的计划,可不行,他不能那么做。

  不得不说,安禄山的背叛让李隆基彻底对所有人失去了信心,现在的他根本就不敢相信任何人,仔细想想也对,被自己最信任的人背叛,李隆基怎么可能还会像以往那般的放手不管呢?

  仔细看看李隆基做的这些安排,与其说他是为了平叛,倒不如说他是在防止平叛的人在造反!

  封常清能打,不给兵,这样他就算造反也没事儿。毕思琛狗屁不是,给他兵,造反也不害怕。再加上荣王,张介然这群人,说白了,李隆基这么安排,完全就是在互相牵制这些平叛的将领,让他们谁也不敢造反,谁也不敢和安禄山站在一起。

  谁说他昏庸的?这不是挺有手段的吗,但可惜的是......李隆基这么做倒是能防止平叛的人造反了,可已经造反的呢?可已经带兵杀进河南的范阳军呢?

  李隆基不管,也不可以说是他不管,应该说他太盲目自大了,他到现在还以为安禄山的造反不过是芥藓之疾,根本就不算什么大问题,重要的是要小心那些平叛的将领再造反。

  唉,看看吧,看看现在的李隆基吧,封常清他们这些去平叛的人,命运几乎也是早已注定了。

  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李隆基想的还是怎么对付自己人,还是怎么提防自己手下的将领,他这么做,当真是把不想反的人都逼反了啊。

  可那又能如何?圣旨已经下达了,封常清他们也只好咬着牙去跟安禄山的十五万范阳精兵拼命了。

  十五万范阳军,对阵几万老百姓和地方兵,这仗......可怎么打啊

  封常清就算是韩信再生也不可能打赢啊。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