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9章 救命啊!_在七扇门当差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泰六年的丙辰科,是灵宗朱悟能在位的最后一次科举。

  在这次科举中,有三个不同身世的举子,考中了进士:谢士廷、胡宗宪、闵秋叶。

  谢家乃江南望族,祖上官宦显达,很快就在京城中立足了脚,进了翰林院,从此一步登天,平步青云。闵秋叶则家境贫寒,又心直口快,得罪了当朝权贵,被流放在琼州做县官。只有胡宗宪,心有大志而不得,在当时首辅严山高得势,他不得不入了严府门下,成了不大不小的官员。

  谢士廷与胡宗宪兴趣相投,感情颇厚,然谢却不耻与胡投入严阁老门下,两人关系逐渐交恶。当年倒严风头渐盛,三年后,严阁老倒台,胡宗宪又成了无根之水。

  谢士廷先在翰林院,又去礼部任职,职务清贵,素来文采又好,逐渐成为了江南文坛领袖。本来二人已无交集,可几年后,江浙一带倭寇横行,胡宗宪趁机攀附杨阁老,靠裙带关系爬上了高位,在倭乱横行的乱世中,凭借军功闯出一片天地,成为二品封疆大吏。

  此时,谢士廷丁忧在家,金陵城也颇受倭乱之扰,在胡宗宪抗倭期间,谢士廷组织家族力量为他提供了不少帮助,然而两人却在去年松江大战之前产生了隔阂,随后两人绝交,之后胡宗宪爆出了贪腐、通倭之事,被押送京城,变相软禁在京城之中。

  对于两人为何交恶,谢士廷并没有明说,但我却从话中猜出了一丝端倪,很有可能与朱悟能一事相关。我问道,江南织造冯零感贿赂胡宗宪那五十万两的银票,想必也是阁下的手笔吧?

  谢士廷并没有回答,不过却也没有否认。

  我就知道,胡宗宪乃封疆大吏,堂堂的冯宝,若后台没有人撑腰,怎么能撼动他的地位?而且当时皇帝也在金陵,怎么可能不知其中的猫腻。联想到当今首辅杨梦龙在胡宗宪被革职之后的种种反应,我忽然想起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查办胡宗宪,是皇帝朱润泽的意思。

  我又问,最近京城盛行的《猢狲荡寇志》,也是你指使的吧?

  谢士廷不耐烦道,有些事并不一定非要是我来指使,以我在文坛的地位,想要捧臭脚的人大有人在。比如那个三观犹在,他就嗅出了其中的政治意味,恰逢其实写了这么一片折子戏而已。

  我心想最好别让我见到那个家伙,否则把他三条腿打折。

  从谢府出来已是深夜,我深吸一口气,赶回自己住处。

  就在胡同拐角处,忽然听到薛神医的求饶声,姑奶奶饶命,我也不是有意说的,再说我也没有啥不是?好奇心下,我提聚真元,隐藏气息,却看到薛神医正跪在谢君衍,不,是剑无霜身前。

  剑无霜道,薛神医,你一身本领得来不易,若在胡言乱语,小心我拔了你的舌头。

  薛神医连道,我要是在跟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