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0章 高考,是一场不得不面对的告别_我在滨海县八滩镇第二初级中学复读初三的那段时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考,是一场不得不面对的告别34118万字44439人读过连载高考,高考是得不的告一场不得不面对的告别

  文/马雨超

  高考与之我来说,已经过去十三载。面对向曾经所有经历一样,高考挡在眼前时是得不的告整片天,趟过去,面对就很少再思考这件事本身的高考价值和意义。

  高考给我了唯一离开家门独自成长的得不的告机会。我在一座北方小城长大,面对在我记忆里那些年,高考每条街都方方正正,得不的告公交车只有1路2路,面对5块钱打车可以跑遍市区。高考城市小,得不的告但对教育的面对重视程度极高,工薪阶层的父母会把大部分的收入投给孩子的教育,各种特长班、补习班带动了消费,初中一年级父母会花上大半年的积蓄,让我报名参加去北京名校参观的夏令营,长长见识,立立志向,去大城市闯荡,成为与好好学习划等号的意义。2001年的高考,是历史上第一年改革为3+X。得到这个消息时,我们已经进入了备战状态的高三。我读的是全市最好的高中,在那里读书有种在全宇宙最棒的地方上学的自豪感,但这样一所让我们自豪的学校,在得知改革时,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老师讲授刚刚被列入高考科目的地理。甚至还有这样可爱的画面,模拟考后的讲评课上,地理、历史和政治三个老师都站在台上,轮流发言。在老师慌了的背景下,学生们理所当然的不安起来,这种不安一直延续到考试结束,分数说明了一切,雄赳赳气昂昂的学校打蔫了,被老师们圈定能进重点大学的好学生们沉了,各学校的补习班拉开了抢人大战,估分和漏档两根大棒把所有人打蒙了,当年的估分制度绝对是考验学生记忆力的好政策,根据估算出来的分数和以往大学的分数线填报志愿,无疑成为双向不确定,导致了大批漏档现场出现,一志愿报考大学分数达不到,档案便会一漏到底,省内兜底学校你去不去,不去?好,补习班欢迎你。

  我妈说我当年绝对是幸运儿,重点线上了,一志愿分不够,调到了一志愿第三个天津的一所二流大学。在看着那些比我成绩好的同学纷纷开始了补习生涯时,我已经打点行装,无比光荣和自豪的离开我生活了十七年的小城了。

  十七岁离开家乡时,兴奋的向全世界宣告着可以独自长大。如果没有高考,我可能像我的小学同学一样,经营起家里的小饭馆,或者接替父母的工作在国企里混日子。高考洗礼了焕然一新的我,像飞鸟一样冲出狭小牢笼,欣赏世间万象,感知人情冷暖。

  高考,是一场不得不面对的告别。高中时,我是个优等生,和一个整天混日子的坏男孩偷偷谈恋爱。那时的青涩恋爱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