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伏阙痛哭_大唐键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依旧食欲不振。

  青鸾不由起急,常问李汲:“郎君究竟想吃些什么?不拘多少钱,妾都可去市买了来……”李汲一方面有些感动——你瞧,这么善于持家,甚至于稍稍有些吝啬的青鸾,为了我的口腹之欲和身心康健,竟连价钱都不在乎了;同时却也暗道:“我想吃蜀中荔枝、交趾榴莲、美洲的辣椒、黑龙江大马哈鱼……即便康老胡那般富豪,也压根儿没处掏摸去啊!”

  偶尔随口回复:“想吃炒菜。”

  青鸾诧异道:“炒菜又是何菜了?什么季节上市?”

  李汲不由得蹙眉:“长安城内,难道没有炒菜?”

  回想自己穿越以来,确实从未见过炒菜。唐人的烹饪手段很丰富,举凡炖、煮、蒸、炙、烧、煎、脍、炸、鲊、菹,等等,不下十数种,偏偏没有炒法——这不科学啊。

  李汲曾经从李栖筠那里借到过一部奇书,乃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内文不但总结了很多农牧业知识,也兼及食品的加工、酿造、储藏甚至于烹调技术。李汲还记得,书中提到过两道菜,一是“炒鸡子法”,二是“鸭煎法”,都须炒制——你瞧,炒菜早就已经发明啦!

  除非古今文义不同,贾思勰所谓的“炒”,跟李汲所了解的“炒”,不是一码事儿。可是那两道菜,前者明确指出“麻油炒之,甚香美”,后者也说“炒令极熟,下椒姜末食之”,若不是锅中下热油,翻烹食物使熟的“炒”,还能是什么哪?

  没道理两百年前就有炒菜了,两百年后却失传啊。

  李汲兴致一起,当即对此事展开了一翻细致的调研。他首先问询来自于不同地区的熟人,以及吕妙真等,知不知道炒这种烹饪手法?闻者尽皆茫然,最终只有康老胡给提供了一条线索——

  “其非着油锅内,烹菜使熟,但用油较之煎法为少的技术么?吾家商旅中,似乎有人提起过此法,但具体来源于何方,却记不清了……”

  炒是中国独有的烹饪手法——当然是李汲穿来前那个中国——但受制于相关技术,并非从三皇五帝时代就一脉相传下来的。李汲分析,炒法产生有三大要素:一是火力旺盛并且稳定的炉灶,二是植物油榨取技术,三是凹形铁锅。

  李汲在长安宅邸中所用土灶,可以说是这年月比较先进的——相比老家汲县、颍阳,以及陇右——火力方面基本上可以满足需求。植物油——主要是麻油和菜籽油——也已普及,当世所谓煎法,多半煎素用荤油,煎荤则用素油。至于凹形铁锅,也不鲜见,只不过多数有足,并不符合李汲的要求罢了——技术上肯定没问题啊。

  那为什么没有炒法?或者说炒菜还不普及呢?

  或许跟唐人,最主要是以两京为核心的中原地区的唐人,吃鱼吃菜,多喜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