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7章 不争之争_诸天从神探狄仁杰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7章不争之争

  “眼见不一定为实。

  更何况,剑术也并非武功的全部。”

  沈忧之当然知道陆小凤在疑惑什么,所以给出了解释。

  一个人的武功有多高,并不仅仅在于剑术,内功、体术,甚至智慧和机变都应该算在内。

  更何况,单论剑术,老刀把子也不逊色于西门吹雪。

  因为单单是他的弟子石鹤就已经不弱于叶孤城,可以和巅峰时期的西门吹雪对上四十九剑,并且全身而退。

  原著中西门吹雪也说了,像石鹤那样能接下他四十九剑的剑术高手,世上只有三个。

  徒弟的剑法已然如此,实力深不可测的老刀把子,剑术只会更加可怕。

  剑术上虽难分高下,但若是算上全部实力,老刀把子则拥有杀死西门吹雪的能力。

  就像原著中少林叛僧“五罗汉”对西门吹雪的评价:也许没有人能解下他的剑,但却有个人能杀了他

  而那个能杀死西门吹雪的人,正是老刀把子。

  这个评价无疑是可信的,因为就连西门吹雪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并没有把握胜过那四个叛出少林的恶罗汉。

  “你的意思是,木道人一直在故意隐藏实力?”陆小凤沉声问道。

  如果柳梦寻所言非虚,那么木道人与自己比试之时,定然未尽全力。

  而且,他一直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武学水平,也并非其真正的实力。

  那么他这般藏拙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隐藏.也许吧。”沈忧之答道:“但故意却是谈不上。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这本就是道家的修身养气之道,怎能算是故意呢?”

  和光同尘,这一直是道家修行人所追求的“玄同”境界,即外在看起来相同,本质却又不同。

  因为道是天地万物之源,故而能与万事万物相融,看起来好像与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分别。

  但究其根本,道是本源,物是外在,两者的内在是天差地别的。

  而修行人若是得道,自然也会身具“道性”,也就是所谓的“玄同”。

  《庄子·杂篇》中就记载了一则老子点化阳子居(杨朱)的故事,并详细写明了阳子居得道前后的差别——

  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阳子居前往南沛拜见老子,途中到别人家借宿。

  修行人神盈气足,所以客舍的主人一眼便能看出阳子居的不凡,对他十分尊敬。

  而当阳子居见到老子,并受其点化之后,神光内敛,不显于外,达到了和光同尘的“玄同”境界。

  再返回时,别人只觉得他平易近人,甚至和他争起了座位。

  这才有了后才的杨朱之学,有了那句著名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在得道者的眼中,自身与天地自然是一体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