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4章 今人继往开来_顶流巨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工开物》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编撰的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把这部典籍放在第二期录制,邵阳也是贯彻着“民以食为天”的中心思想。

  但这期节目一开始的主人公并不是宋应星,而是当代的杂交水稻之父袁老。

  通过袁老的讲述,再引出明代的宋应星,讲述他一生坎坷的故事。

  高光时刻在最后的二十分钟。

  宋应星和已经逝去的兄长宋应昇、知己涂绍煃隔空对话……

  “贵五谷而贱金玉!”

  “贵五谷而贱金玉!”

  “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目送着两位故人离去,宋应星感激涕零。

  再然后。

  邵阳带着宋应星走过‘时空隧道’来到现代。

  “各位旅客,由南昌西开往北京西的高铁即将启程……”

  宋应星看着高铁一头雾水:“这是?”

  “三百年后的华夏人造的舟车,我们叫它高铁。”

  “南昌西到北京西?”

  “就是从你老家到京城赶考的这段路,坐上它只需要三个多时辰,即可到达。”

  宋应星满脸惊讶:“这条路我进京赶考走了六次,每次都得半年时间。”

  “这还不算快,你再看。”

  一架民航客机在屏幕上飞过,邵阳继续介绍道:“这是我们自己造的大飞机,你要坐上它,一个小时就够了。”

  “这是腾云驾雾啊。”

  “这还算不上腾云驾雾。”邵阳指着火箭长征号:“这才是腾云驾雾,这是我们自己造的大火箭,我们能把月球车一直带到月亮上。”

  “月亮?嫦娥住的地方?”

  “说出来你别失望,没有嫦娥,但是我们通过它带回来那里的土壤。”

  “古有屈原天问,后世登月问天,壮哉,妙哉!!!”

  “我们现在不仅能上天,我们还能入海,奋斗者号深潜器,能够直达海底万米的深度。”

  “上天入海,巧手夺天工,这三百多年后的天工开物,了不起啊。”

  看到这。

  屏幕前的观众一个个全都热血沸腾了。

  看到了吗?

  看到了吗?

  这就是如今的华夏!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宋先生,你还想看看什么?”

  宋应星上前,小声道:“我还想看看三百多年后的‘乃粒’。”

  “早就猜到了,请!”

  两人徐步上前,来到一片庄稼地前,看着比人高的稻子,宋应星惊讶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些稻子一个个都有几十个稻穗,粒粒饱满。”

  “这是一个叫袁老的科学家,他研究出来的高产杂交水稻,目前正在努力突破亩产三千斤。”

  “三千斤???!!!我们那个时候亩产五六百斤就已经算高产了,这个袁老真了不起。”

  在两人对话的时候。

  袁老也出来了。

  旁边的学员关心道:“您昨天才刚在大会堂领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