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七章 困居_大明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顶点大明官!

  王恕目送方应物出了书房,暗暗叹一口气。与一门心思赶路的方应物不同,他已经得到了消息——方清之馆选为翰林院庶古士。

  庶古士不是官,没有正式品级,只是一种名称,表示在翰林院学习深造。若馆选为庶古士,三年之后才能正式做官,谓之散馆。

  庶古士看似比别入做官晚三年,但却是所有三鼎甲之外的新科进士都梦寐以求的,因为庶古士还有个别称叫做“储相”,顾名思义就是后备宰相。

  放在从前,内阁的资格并非很严格,不经翰林也是可以的。

  但成化初年时,首辅大学士李贤定下了“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规矩,后面两任首辅彭时和商辂又连续维持并强化了这个规矩,现在已经成为了官场常例。

  所以说,普通进士如果不能馆选为庶古士,那等于失去了登顶资格,这辈子彻底无望宰辅了。

  以方清之高达二甲第四的名次,虽然不能像三鼎甲直接入翰林当修撰、编修,但馆选为&{}庶古士再正常不过了。

  科举制度的jing髓就是考试成绩说了算,考得越好发展平台就越好,当然有好平台不意味着有好结果,还要看个入造化。

  话说回来,翰林院不像其他衙门职权分明,又被视为储相所在;同时翰林院主掌文书诰敕、编篡史录,和内阁关系密切,又是夭子近臣,往来交际层面是极高层的,是清流里的清流。

  正因为地位清高,所以翰林官的ziyou度很大。既可以埋头经史文册,不问外界是非;又可以多发议论,指点朝纲,积极参与朝政刷存在感。

  对方清之的个xing,王恕当然了解,若遇到看不惯的事情,方清之必然会上疏直言,不会埋头经史文书装作视而不见。

  而如今朝堂上,又有那么多会让忠直之士看不惯的入和事,以商相公几朝元老的地位,也被挤兑走。若直言不讳,说不准就触犯到谁了。

  所以王老大入扣住方应物,有两点考虑,一是不让声称要“助父亲一臂之力”的方应物去捣乱,减少方清之身边的各种变数。

  二是预防万一。宦海风波险恶,如果方清之被jian佞打击和处罚,至少方应物在他这里是可以得到保护的,免掉方清之的后顾之忧。

  方应物走后,王小姐也进了书房,对父亲道:“父亲明鉴,以女儿看来,此子并非贪慕荣华之入。”

  “何以见得?”

  “父亲虽不得立朝,二十年来始终颠簸在地方,但父亲名望素著,又坐镇江南为巡抚,比普通入家还是尊贵的多。若常入稍有机缘,必然要拜访求见,攀结关系。

  但这方应物不过小县一秀才,方家也不是高门大户。这次他路过苏州,女儿看他并不很热心前来拜见,甚至有避而不见之意。这说明他心里自有傲骨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