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4 最优秀的程序员_佛系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诗句翻译成英文就少了那种感觉一样,书里很多专业性名词翻译成汉语就会显得极不专业。

  所以操作这些设备跟仪器同样需要很高的科学素养,数控设备涉及到编程,还要对操作过程分外熟悉。

  好在王宇飞找到的人都很靠谱,基本上能进实验室的操作人员起码也是副研究员的职称,不但本科都是在华夏一流院校读的,不少还曾是交换生,在欧美高校度过金,回国后又在华清攻读硕士、博士,都是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虽然量子力学并不是专业研究内容,但只是学习熟练操作这些仪器,按照详细到令人发指的要求完成试验进度问题并不大。

  此时王宇飞正在主持的实验就是将切割好的钻石上刻上电路。

  量子计算机虽然是个前沿科学,但实际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被提出来了,最早给出量子计算机构想的是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费曼。

  那个时代电子计算机还在起步阶段,这位科学家发现IBM的计算机模拟量子现象时,因为庞大的希尔伯特空间而使资料量也变得庞大。一个完好的模拟所需的运算时间则变得相当可观,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天文数字。就想到可以利用量子系统来模拟量子现象。

  在当时量子计算机只是一个概念,但到了九十年代,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彼得·秀尔证明了量子计算机能完成对数计算,且速度远胜于经典电子计算机,直接挑战所有密码,量子计算机终于被更多的科学家跟企业重视。

  包括当时的巨无霸企业IBM不但自己开始了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还跟许多当时名牌高校联合进行研究。

  再这之后,当互联网愈加发达,科技新秀微软、谷歌、英特尔也都加入了量子计算机的研发行列。

  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通用量子计算机依然还处于研究阶段,谷歌之前发布会上信誓旦旦声称掌握的量子霸权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毕竟只能运行两分多钟的量子计算机,能指望它发挥多大作用?

  而这次王宇飞的目标是直接制造出能够持续运行的量子计算机。

  用处非常多,比如模拟微观的量子现象。

  要知道即便是现在普通人都耳熟能详的量子纠缠,实际上迄今为止,所有证实量子纠缠是物理现象的实验是通过验证贝尔不等式间接证实的,并不是直接观察到的。

  这就直接导致了现在所有对于量子纠缠的认识都有其局限性。

  但如果量子智脑对微观世界进行模拟,就能让人们从某种意义上观察到量子纠缠,对于微观世界又能有新的认识。

  当然除此之外,借助各种深度神经算法,量子智脑甚至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能电脑,或者说其思考认知方式最接近人类的智脑。

  当然这些都是王宇飞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否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