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96章 乌托邦_新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必须如此!”

    王莽坚持道:“田都是公田,不得买卖,更决不能有佃农。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有这样,才能使耕者有其田!”

    王莽流亡这一年时间,也偶尔听到来自魏国的消息,他以为,第五伦的均田,根本就不均!

    首先是军队内部不均衡,根据军功,得田从几十亩到几百亩不等。其次是外人分不到田,关中百姓只能当佃农,替第五伦的兵种地,这是万恶的暴秦汉初名田宅制啊!王莽岂会效仿?

    他要走相反的道路,绝对平均的井田制!

    诸如每八户共有一井,中央是公田百亩,八户人家平素还要去公田干活,同时上交十分之一的收成。

    王莽已经想好了施行之法:“秋收结束后,先将各县豪强土地集中,收归赤和大公幕府所有,再举行度田,丈量完毕后,将其一一划为井田,春日便可开种。”

    樊崇觉得,此举或许能使南阳贫者拥戴赤眉,且先答应现在宛城附近试试看,但又遇上了一个难题。

    “田翁,赤眉中,恐怕凑不出那么多识数之人,没法丈量土地,你所说的地契也不够人写……”

    赤眉在中产中的名声太臭,宛城士人都跑光了,上哪寻那么多刀笔吏啊。

    王莽却有一个妙计:“樊公军中,正好有一批人,可做丈量记述之事。”

    他指的正是俘虏营中已去奴名,实际上仍然为奴的刘姓宗室,像刘盆子兄弟那样的人,加起来有一百多,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千金之子们跟着赤眉千里征途后,五体已勤,五谷已识,只用来放牛太浪费了,倒不如利用起来。

    “每县派几人去,何虑计吏不足?”

    樊崇一愣,旋即大笑:“好,此策甚善!”

    “用昔日的大豪强刘姓子弟来度田均田,田翁啊田翁,你真是个大才!”

    ……

    同样做着一个均贫富梦想的樊崇,基本答应了王莽的提议,等离开郡府时,王莽看到“王莽头”正在赤眉军中传阅示众,一群年轻的赤眉兵,像踢蹴鞠一样羞辱那老人的头颅,让它在地上滚来滚去。

    但在王莽低头经过他们时,众人却又敬重地朝这位“老祭酒”行礼。

    王莽的目光,与地上的“王莽头”空洞洞的眼眶交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