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七章 春耕_三国之少年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二月中旬了。

  京师地区的春耕,大都在二三月份进行,若是错过了时节,农作物很难生长。

  就算勉强长成了,产量也会大幅度降低。

  朝廷经历了十常侍之乱,董卓之乱,丁原之乱,疲惫不堪,又有谁会关心春耕之事呢?

  再加上洛阳地区种植最多的粮食为宿麦。

  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即冬小麦。

  东汉时期,小麦已经成为黄河流域重要的粮食产物。

  因此,朝堂之上,竟无一人提起春耕之事!

  刘辩坐在龙榻之上,静静地看着朝臣为一些小事争得面红耳赤。

  他很失望!

  “陛下,张杨贼子,怎么可以任命为并州刺史?”

  “洛阳城内大军太多了,十几万人,朝廷负担不起!还请陛下将大军派往地方……”

  “陛下所重用的臣子,皆是董卓、丁原旧部,若是他们造反,如何得了?”

  ……

  刘辩打了一个呵欠,道:“你们的问题都说完了没有?是不是应该听一听朕想要说什么?”

  所有大臣噤若寒蝉。

  他们已经从刘辩的语气中,感受到了压抑。

  咱们什么时候得罪陛下了?

  大臣一头雾水。

  “谁能告诉朕,现在是哪一年?”

  大臣我看看你,你看看我,都不敢说话。

  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陷阱,都老油条得很。

  然后所有人的视线都看向了袁槐。

  你是上公太傅,你不出头,谁出头?

  “陛下,如今是初平元年。”袁槐硬着头皮回答。

  “几月份啊。”

  “二月份。”

  “是啊,春天到了,又到了繁衍交配的季节……咳咳,爱卿知道朕想说什么吗?”

  袁槐自诩聪明绝顶,又如何猜得透一个人的心思。

  更何况,这个人还是当今天子。

  “臣不知,臣惶恐!”

  “你的确是应该惶恐,――太傅不知,可有人知?”

  刘辩转向群臣。

  没有一个人敢回答!

  刘辩看向曹操,曹操也摇了摇头。

  “唉,朕养着你们,有什么用?”

  当初灵帝卖官,不知道有多少混进朝堂之中。

  该裁!

  找个机会,将朝堂精简一番才行。

  刘辩记得东汉有一个皇帝,每年财政收入40亿钱,结果20亿给大臣、王公贵族发俸禄。

  简直就是笑话!

  历史上刘备占据的益州,九十多万人口,结果要养活的官吏足足五万人!

  除去老弱病残……简直不可想象。

  “难道群臣之中,就无一人是父母官吗?”

  父母官一词,现在还没有出现。

  “陛下,何为父母官?”袁绍问道。

  刘辩望了群臣一眼,指望他们回答是不可能了,刚要解释,百官之末,有一人上前,道:

  “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为政勤勉。百姓归之,户口增倍。得吏民亲爱,尊他为‘召父’。”

  “汉光武帝,南阳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