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5 以静待动_大明地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裹胁地方官。就是等着与朝廷讨价还价。最终的目的只是闹饷,而非造反。我大明拥兵数百万。寻常一镇的兵马,是无法与我大明全军为敌的。因此,叛兵一般不敢把路堵绝。而是等着朝廷答应他们的条件之后,他们能够归附朝廷。

  但刘东旸这一回却是铁了心要造反,如果背后没有哱拜支持,他造反之后,能跑到哪里去呢?”

  “若有哱拜支持,他又能跑到哪去?”贾希夷问道,以他的见识,的确是想不出王一鹗没说出来的那些潜台词。

  王一鹗道:“哱拜是鞑靼人出身,若刘东旸得到哱拜的支持,就能够联合鞑靼的力量,与我大明为敌,甚至可以把宁夏镇从我大明的版图上分割出去。”

  “王尚书未免耸人听闻了吧?”周弘和讷讷地说道,但他的心里已经有几分接受王一鹗的看法了。

  王锡爵问道:“王尚书既言幕手的黑手是哱拜,那么当下该如何处置此事呢?”

  王一鹗道:“哱拜拥兵自重,有心叛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一次借刘东旸之手发起兵变,下一步肯定是要进犯宁夏各堡,形成割据之势。以老夫之见,当趁其根基未稳,迅速调集几路兵马前往平定,若待其稳住阵脚,再往平叛就难了。”

  “大兵征讨,说起来容易。可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是要派出十万带甲之人远征宁夏,光是各种耗费就要几百万两白银,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申时行犯愁地说道。

  作为首辅,他太了解朝廷的收入情况了,明朝中后期,中国是典型的民富国贫的状态,民间的商人富可敌国,而政府却很难从他们手里征到税收。由于军队、政府的规模不断膨胀,各项支出日益扩大,财政几乎要到入不下敷出的境地了。用句俗话来说,连皇帝家里都没有余粮了,否则也不至于派出大量矿监、税监去与民争利。

  在这种情况下,调集重兵前往宁夏平叛,最大的障碍就是军费问题。但凡还有一点别的办法,申时行都不愿意选择出兵这个方式。

  “下官以为,王尚书所言,只是臆断而已。宁夏方面尚未传来哱拜叛乱的消息,此时仓促派遣重兵,万一事情没有我们想的那样糟糕,岂不是白白地劳民伤财了吗?”周弘和顺着申时行的话头说道。

  “那依周御史之意,当如何做呢?”申时行问道。

  周弘和道:“当下之计,应当是以静待动,等几日,看看宁夏那边的新消息再说。”

  “若真是哱拜叛乱,几日时间,哱拜就能够收复宁夏各堡,兵犯河东,届时又当如何收场?”王一鹗问道。

  申时行道:“在此期间,可令陕西总督魏学曾率陕西兵马,在宁夏镇之外严加防范,这样就可以避免事态扩大了。即使如王尚书所言,遣几路兵马前往平定,也还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