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7章 左手伏特加,右手波波沙!_1918远东战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边,张作霖和铁木辛哥还在争夺外围阵地,所以两边的国防军都没有见识过这种战术。

  而德军那边虽然确实被苏军的这种战术欺负的够呛,但是他们的火力毕竟没有中国国防军这么强大,所以这套战术对中国国防军到底好不好使?

  这个问题恐怕还很难说。

  虽然苏军指战员对自己搞出来的战术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是中国国防军那是出了名的第一陆军。

  在真正被放到战场上检验之前,没有人能肯定这套战术对中国国防军有用。

  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中国国防军第一次见识到这种战术居然实在印度!

  这套战术在历史上不太出名,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影响了整个二战的局势。

  甚至,还影响了苏军战士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甚至是影响了二战之后苏军的建设。

  有一个苏军的梗最早是北约那边弄出来的,后来被国内网友知道之后经过精细加工,甚至加入了中国式的平仄去入之后,变得非常朗朗上口。

  “左手伏特加,右手波波沙,唱着喀秋莎,高声喊乌拉!冲啊!达瓦里什,荡平欧罗巴!”

  后来这个段子进一步演变成了:“左手伏特加、右手波波沙,干了这瓶伏特加,今晚白宫是我家。”

  这是在苏军装备ak47之前,北约对苏军最早的印象,也是苏军给北约带来的最早的恐怖威慑。

  可是我们都知道,在二战刚刚开始的时候,苏军其实是装备了大量的莫辛-纳甘的。

  而且整个二战期间苏军也“只”生产了650万支波波沙。二战苏联到底动员了多少人上前线?这个问题可能斯大林都不知道答案。

  但是两千多万总是是有的,相比起这么庞大的兵力,波波沙的数量明显远远不足。

  可为什么人手一把波波沙的形象后来那么的深入人心?

  这就要说起苏军在二战之时的一个经典战术——强击队!

  强击队其是一种小于连排的作战单位,由突击队、巩固队和预备队组成,总兵力在60-100人之间。

  突击队由10-20人组成,核心装备就是波波沙,其他装备还有手榴弹、匕首和铁锹。

  他们的任务是在敌方的防御阵地上打出一个缺口,然后由突击队长用信号弹了指引后续的战友跟进。

  巩固队由20-30人组成,主要装备也是波波沙,不过在巩固队之中还装备有机枪和火箭筒以及炸药,他们的任务就是清除残余敌人并建立防线准备应付敌人的反击。

  最后是预备队,预备队由30-50人组成,还是装备波波沙!

  不过在预备队之中有两名工兵,以及重机枪手和迫击炮手。他们的任务是补充突击队和巩固队。

  并且在阵地上建立火力点,还要清除敌人的工事建立自己的工事,随时准备应付敌人的进一步反击。

  看!

  人手一把波波沙的形象这不就来了吗?

  后来这个战术被苏军和t-34结合到了一起。

  突击队的战士们会坐在坦克的外面机动到前线之中,对敌人发起进攻。

  当看到那些端着波波沙的战士们跳下坦克的时候,人手一把波波沙的形象就这么建立了起来。

  这种战术在巷战之中的威力非常大。

  尤其其全员自动火力以及轻重火力相结合的战术并不比国防军差,确实是一套相当不错的战术。

  国防军在一时不查之下,再加上自己一时的轻敌,居然愣是没有在达卡占到便宜。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