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七十三章 以威名不战而屈人之兵_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散而已。

  但……吴甡和杜应堂被对方生擒了。

  而且,秦贼根本就没往交城而来,而是在灵石折向西北,直奔永宁州而去了。

  杨嗣昌闻言大惊,急急忙忙和王朴率领一万二千大军西进,赶赴永宁州。

  可刚到汾州,就传来又一条坏消息:永宁州陷落了。

  杨嗣昌大惊失色,来迟一步了。

  一时间不知该继续挺进永宁州,还是该北上攻打古交镇、三座崖等这些军事据点。

  进永宁州的山路崎岖,地势险要,古交镇和三座崖又建有军堡,两边都不好打,一万二大军也未必能讨到好处。

  左右为难之下,杨嗣昌干脆停驻汾州,一面快马往京师传奏疏,一面等待河对岸洪承畴的捷报。

  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洪承畴身上了。

  ……

  朔州以南,宁武关。

  新任宣府总兵杨国柱奉旨率领八千宣大边军进逼宁武关,刚到阳方口的时候,就无奈停了下来。

  因为阳方口新建了一座军堡,与长城相连,像一颗钉子,牢牢扎在阳方口西侧的山坡上。

  道路倒是没被堵,阳方口堡也被拆了,前路看似畅通无阻,实际上,这颗钉子就像一把断头刀,举在阳方口上方,谁进去谁死。

  除非拔掉这座军堡。

  可杨国柱听说过这些灰不溜秋,没有一丝砖缝的军堡的厉害。

  那可是炮轰不动,铁钎撬不开的铜墙铁壁。

  他也知道关帝军的火炮异常犀利,还有威力极强的震天雷,军堡内守军似乎也不少,攻打这种坚不可摧的军堡,无异于让士兵们去送死。

  杨国柱不是傻子,让军队在阳方口外驻扎之后,就再也没往前推进过。

  反正圣旨只是让他牵制秦川的兵力,主攻的是洪承畴和杨嗣昌。

  只没想到这一驻扎,就扎出了大问题。

  大同西上路游击将军马杰,以及井坪堡守备曹珪俩人,趁夜率领两千三百部下越过阳方口,去宁武关叛投秦川了。

  这两人在建奴入寇大同时,都曾得到秦川的搭救。

  曹珪驻守马邑时,秦川派人劝说他带百姓去朔州避难。

  曹珪相信了秦川,果真救了自己和满城百姓的性命,皇太极抵达马邑后只得了一座空城。

  马杰死守山阴时,城池差点被建奴的大贝勒代善攻破,但秦川在马邑一带连败建奴,并东进山阴,解了山阴之围。

  之后,马杰也赶着全城百姓去朔州避难,并把山阴城搬空,同样留了一座空城给皇太极。

  这两人走的时候还给杨国柱留了一封信,说他们此去不是因为秦川对他们有恩,而是要去转投明主,守卫黎民百姓。

  看完信,杨国柱默然无语。

  除了给京师发急报之外,他什么也没做,依然领着剩余的五千七百宣大边军在原地驻扎,以此牵制宁武关的兵力。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