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一章 密旨_重生明朝之铁血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减免赋税,加强救济,百姓就能渡过饥荒,大明才不会四处生乱。朕准备把这项工程推及受旱严重的几个省,朕为天子,不能看着自己的子民受饿而死,否则,朕无颜面对天下苍生!”

  正在这时,李二喜手里拿着一本奏疏急匆匆迈进殿内,王承恩赶忙上前接过后呈给崇祯,崇祯接过奏疏后扫视几眼,猛地把奏疏摔向地面,站起身绕过书案后背着手在殿内来回走动,脸色铁青。

  王承恩等人吓得缩在一边大气不敢出。

  崇祯来回走了几趟后站住身形,开口道:“刘朝你回去继续办差!李二喜你立刻去勇卫营召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觐见,王承恩你派人去内阁召集阁臣前来议事!”,几人纷纷领命而去。

  崇祯坐回到御案后,开始考虑到底如何解决钦差被拦,侍卫被杀一事。

  他的前身崇祯皇帝对文臣毫不手软。上至阁老督抚,下至知州知县,一旦有违圣意或是触犯到皇帝的逆鳞,不是被抓被免就是被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很多人为其鸣不平,甚至在崇祯后世那个时代,关于袁崇焕的争议从未停止过。

  但崇祯对于武将却格外宽容,这也是无奈之举。天下动荡,内忧外患,需要依仗武将来扫荡贼寇,以前大明文贵武贱的现象已经彻底反转。对于武将的错误崇祯是一忍再忍,顶多下旨呵斥,但未见有任何实际的处罚。

  这导致了武将日益骄横,并逐渐对朝廷的号令阳奉阴违。处处以自己团体和个人利益为重,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算是能剿灭贼寇,也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朝廷彻底失去对武将的掌控,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朱由检拿定主意,这次一定要杀一儆百,要用强有力的回击来震慑那些跋扈之人。

  此时,钦差被索要过路银一事已在京城里传的沸沸扬扬。

  自大明建国以来,这样的事从未出现过。

  因为王昺的奏疏走的是通政司----内阁---皇帝这道程序,所以很快被传了出去。

  这次文臣们不管是何党派,意见出奇的一致,这是赤裸裸的蔑视朝廷,蔑视朝廷就是蔑视文官。几乎所有官员都是义愤填膺,纷纷上奏折表达愤慨之意,要求朝廷惩治不法,以正纲纪。

  温体仁等一众阁老也是意见统一,正准备一起进宫面圣,传旨的太监带来了皇帝召集议事的口谕,众人随同传旨的太监一起来到了武英殿。

  众人对皇帝行礼之后,温体仁率先出列奏道:“陛下,这次钦差被拦阻一事在京师已是掀起莫大波澜,如果处置不当,那朝廷威仪和脸面尽失,并且恐怕有其他武将效仿。至此国乱之际,后果不堪设想,臣等力主严惩,具体如何还请圣上裁定!”

  朱由检开口道:“那众卿意欲如何?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