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6大肚病_大秦万万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气来。孟子曰,国家社稷是舟,人民是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现在四夷臣服,望陛下暂缓咸阳到九原的直道工程;大河水患已经持续了数百年,不是一两年可以疏浚完成,可以视情况分时分断改造;南征大军已经取得臣大的胜利,将士们从前线回家,路上就要花一整年的时间,国府的粮草运到前线十存一二。望陛下暂缓对百越的作战,让百万将士、民夫们回家喘口气。待我们把新占领的土地人民消化完了再出兵不迟。”

     老丞相王绾那苍老的声音虽然不大,却犹如晴天霹雳,始皇帝听了,马上一脸严肃。大殿里,刚刚还在滔滔不绝地阿谀奉承的儒生博士们也大气不敢喘。

     始皇帝此时已经沉浸在自己的“丰功伟绩”中,哪里能听得进王绾的苦口良言啊!但是老王绾不仅是丞相,还是自己的老师,自己虽然贵为皇帝,老师的话多少还是得听。如果现在的大秦帝国是一辆马车,那么始皇帝就是马车上挥舞着鞭子的驭手,他不停地甩着鞭子,恨不得将马车赶得更快、更远。而老丞相就象马车上的刹车片,他总是以马儿太累为由,让车子跑慢点。这一路上,马车跑得又快又稳,始皇帝已经忘记刹车片,他只关心马路上是否有顽石挡道,他已经忘了马儿脱力,也会把马车摔得粉身碎骨。

     “丞相真的老了!他已经跟不上朕的脚步,是时候让他回家安享晚年了!”始皇帝内心琢磨着,他已经习惯了大臣们分两派,当哪一派的主张和自己的一致他便听谁的话,于是便转头问李斯:“文通侯,你的意见如何!”

     李斯向前一步,施礼道:“禀告皇帝陛下,臣赞同文成侯所奏,万事欲速则不达,物极则必反也!”众所周知,朝中李斯与王绾两派政见多有不合,但这次李斯与王绾的意见惊人一致。

     始皇帝听了两位重臣的一致建议,心里好生犹豫,正在此时,博士宫祭酒叔孙通站出来说道:“禀陛下,大秦开朝一年来,修的路挖的渠和开拓的土地已经足够让皇帝陛下功盖三皇五帝了,再修下去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现在天下一统,四夷臣服,陛下应当封禅泰山,诏告天地,以昭陛下之威也!”

     众人听了,议论纷纷,封禅泰山绝对是一个崭新的话题。

     “何为‘封禅泰山’?”始皇帝好奇地问道。

     叔孙通向始皇帝和众大臣施了一礼,缓缓说道:“封禅山川,古已有之。轩辕黄帝曾多次封禅山川神明,以昭天子之功,以求社稷安定。后来帝舜得九鼎,亦效之。至夏、商、周每逢盛世天子必亲临泰山筑坛祭祀之。臣整理先师藏书,得古书《管子》一部,曰‘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