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6章 开价一千万_红楼之公子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他们可以培养从政的人,要么是他们子孙,要么是亲戚、同乡人,这样,他们就有了在朝廷的代言人。

  士大夫从排斥商业到接受“商业与农业并列,一视同仁”,归根结底,是官员与商人有了共同的利益。

  另一种方法,是商人自己获取政治地位,出钱,盐商有的是钱,可以出钱买监生、贡生,不论在政治和社会上,都有便利。

  而徽州商人遍天下,不回故乡,是诸多原因造成的,朝廷政策方面,就是子孙在外地考科举,必须有二十年的定居时间,因为回到徽州考,很不便利,名额又少。所以,凡是有徽商的地方,都会买田买地买房产、迁祖坟、请老师,在科举兴盛的时代,商人不得不向儒士转变。

  盐政要找代理人,全天下的人都会排队来挤,而最终胜出的,只有徽商,可见,徽商为此做出了种种的努力,他们一些人有良好的品德,胜利总是有各种原因的。

  “听说令郎捐了监生,明年就可以参加考试了……”贾琮道。

  “多谢大人挂怀,犬子沈德辰,正在燕京国子监……”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好啊,好啊,看来沈会长对令郎充满希冀,有时间本官也见见……刑部董大人的书信,本官也收到了……”贾琮一语道出真谛。

  新安比邻浙江,徽商发财第一站就是杭州,而沈三贯的代言人,正是董安国。

  其他盐商无不如此。

  这才是贾琮不能得罪所有盐商的根本原因。

  沈三贯正抱拳感激,贾琮叹气道:“你也知道,我巡按三省,重中之重就是河道,河道要的是钱,时至今日……”

  “在下明白……”沈三贯道:“大人要多少数目呢?草民也愿意捐个头衔……”

  盐商是能捐官的,比如内阁中书舍人、翰林院学士什么的,但买来的只是一个头衔,没有实际权力。

  “一千万……”

  沈三贯吹吹胡子,目光呆滞了……

  这个……

  “呃……”沈三贯低头道:“大人既受伤,又告病,盐法道自有巡盐御史……”

  “董大人是我老师,户部、工部、刑部、内阁,多少人在看着我,你回去好好想想,沈会长,至于到时候怎么做,合适不合适,我这里有章程,不必多问……”

  一千万并不夸张,乾隆年间的鲍志道,捐了二千万两。

  扬州盐商,富可敌国。

  问题是他们敢不捐吗?

  说白了,盐商必须依附政治势力,没有哪个盐商,不依附政治势力,还能长久经营的,也因为过度依附政治势力,晚清盐票一改革,富可敌国的盐商,瞬间成为乞丐。

  比尔盖茨要是在中国,说不定早成国企了……嗯,说不定人都不在了……

  沈三贯以前依附的自然是林如海,现在变成了在贾琮、贾斯文之间做出取舍。

  天下盐商,两淮最大,有仪征、淮安两个批验司,两淮盐场的盐,一斤成本只是三四文钱,卖到江西,暴涨七八十文钱,二三十倍的利润,这是盐商暴富的根本所在。

  “在下回去想想,大人务必养好伤……”

  贾琮目光幽火一般地盯着沈三贯走出去的背影,他早就想敲诈这些盐商的钱,拿过来治河了。问题是他此刻被人暗中盯上了,自己也不知道凶手是谁,或者仅仅是某个江湖帮派看不过眼的暗杀?

  现在贾琮足不出户,驿站也加强守卫,亲信随从加强训练,晚间,扬州知府范玄亲自来做“关于刺杀审案”的报告了,现在最苦的就是他了。

  贾琮奏折一上,他绝对坐不稳了……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