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五章 要改两京一都制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皇帝已经作出了判断,渡过大灾害的信心更强,但也没有轻忽懈怠。

  在灾区稳定人心是第一要务,正如后世,政府经常会发出“某某物资储备充足,市民不必恐慌,不必疯抢屯积”之类的安民通告。

  在现在这样信息传递慢,老百姓教育程度低的社会,要做到安民,就需要基层官员做更多的工作。

  而历史上,但凡大灾大乱之际,总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谣言,造成百姓阶层的混乱。

  对此,皇帝已经命令东厂、督察院和地方官府加以重视,发现迹象便严查重惩。

  尽管大批的地痞流氓无赖,在严打中被全家流放。但刁民什么时候都有,坏人也不会绝迹。

  皇帝如何不知道自己是“矫枉过正”,但利用封建帝王的权力,尽快使大明内部稳定,显然更为重要。

  至于已有的法律,皇帝尽量不去践踏。而帝王是九五至尊,出口成宪,一言决生死,也是他的特权。

  都是为了国家,为了子民。皇帝每每想到这些,都会用这样的借口来安慰自己。

  当皇帝看到大明确实在蒸蒸日上,大灾中的百姓,依然能吃上饭,便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撩开车窗的帘布,皇帝看着街道两旁张灯结彩的商铺,微微抿起了嘴角。

  千秋节,自己的生日。规格比往年要高,便也不算铺张浪费,还是从内帑中拔的钱。

  很多商家都是自发自费地装饰,与后世一样,每逢节假日,都是生意兴隆的时候。抓住机会搞促销,又能多赚不少,彩绸彩灯的花费根本不算什么。

  扳着手指头算算,与后世相比,大明的法定假日还是太少了。

  皇帝思索着,觉得很有必要再增加几个。比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让臣子和百姓也松缓一下,还能拉动经济。

  嗯,很多商铺的窗户都装上了玻璃,很多彩灯也是玻璃所制,这就是改变。

  以小见大,皇帝还注意到街道的整洁,垃圾箱的布放,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马车经过午门,皇帝看到了正在搭建的戏台。

  皇帝掏的钱,请的歌舞团和戏班,搭建了三个戏台,请老百姓免费欣赏。京城还有商家请的小戏班,为促销而免费演出。

  太平盛世?!

  皇帝不这样认为,但对于老百姓来说,确是最能安定人心。

  “皇爷——”马车停下,王体乾殷勤地拉开车门,伸出胳膊。

  皇帝点了点头,扶了一下,下了马车,已经是乾清宫。

  皇宫内的道路进行了整修,能够通行马车。皇帝实在不喜欢坐步辇,也不喜欢坐轿子。

  新式马车推出后,皇帝先后赏赐了几位重臣,并在报纸上批评了“文官坐轿”的传统。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

  皇帝既然不喜欢,那就别坐了。舒服事小,升官事大。马车由此成为官员乘坐的首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