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章:赠画_蓉大爷的逆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充经筵讲官。

  天熙五十七年十月,充武英殿试读卷官,十一月,充纂修《省方盛典》副总裁官。

  天熙五十九年五月,授刑部左侍郎。次年授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士。

  天熙六十年二月,身任刑部右侍郎的张廷玉奉旨与都统耗赖等赴山东稳妥地处理了盐贩王美公等“聚众劫掠屯庄”案。

  六月,调吏部左侍郎。他“绝苞且,杜请花,锉玫肃然”。张廷玉涉政不久,他的才干便崭露头角。

  天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天熙帝驾崩于放春园,皇四子陈胤真入承大统。

  经过二、三十年的艰苦激烈的奋争,陈胤真深觉皇位来之不易,为了实现自己夺得皇位的夙愿,开始大力扶植和培养自己的势力。

  他曾说:“为政以得人为要,不得其人,虽食法美意,徒美观听,于民无济也。”

  于是,慎选作为前朝老臣的张廷玉作为辅佐他筹划军国大政的主要助手。

  张廷玉在《澄怀主人自订年谱》中记述了陈胤真相中他,并对他赋予厚望。

  一是他学问优长,“气度端凝、应对明晰”,有才干。

  二是他为自己恩师张英之子。这对陈胤真来说是日后难得的贴己之人。

  圣祖新逝,胤真登极,即命张廷玉兼学士衔,协同翰林院掌院学士阿克敦等办理大事典礼翰墨,供几筵祭告文字。

  熙正之交,政务殷繁,谕旨每日下数十次,皆由张廷玉承命应办。

  可以说,在天熙时代,张廷玉的故事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即使到了天正时代,他的故事也依旧很精彩,民间传闻说天正帝近年来眼神不好,批阅奏折,都是张廷玉在一旁校对的,否则绝对不会颁布出去。

  虽然不知道怎么传出去的,但确实跟民间传言非常相似,天正帝不光是有轻微中风的征兆,批阅奏折时手会无缘无故的打颤,有时候浑身乏力,却还要坚持办公,因为他不放心别人代笔批阅奏折,因此张廷玉的日常工作里又多了一项:替天正帝念奏折,念完以后由天正帝来批阅,最后再有张廷玉来校对,看看有无错别字,或者字迹潦草的情况,如果没有,这封奏折才能发出去,如果有错漏,那么就要立即更正。

  因为天正帝习惯在夜间办公,偏偏视力开始下降,昏暗的灯光之下批阅奏折时,字迹便不如白日里那么工整了,为此天正帝还很自嘲地发表意见:朕每日躬亲,字迹潦草,徒惹人笑话。

  但是真正让天正帝的身体每况愈下的倒不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为他也经常服用道士们炼制的“灵丹”,天正帝从继位开始就在天下间大索炼丹师,尤其是道家的“炼丹大师”们,虽然也有不少大臣有心劝谏天正帝,但天正帝向来都是个让人摸不准的性子,这种时候就不要去触人家的霉头了,多说几句恐怕官帽都要丢了,何必呢?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