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3章:均州之行_蓉大爷的逆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月十七,贾蓉到达均州。

  均州,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丹江口,建置历史达2200余年,春秋战国史称均陵郡,自秦代设武当县,隋唐以后改称为均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南伐,设司置县废军,省武当军为均州。

  至元十五年(1279年),属鄂北道宣尉司,后属襄阳路,领武当、郧县二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武当县入均州,辖郧县、上津。

  成化十二年(1476年),州隶襄阳府,割郧县、上津,此后均州无领县,清承明制,亦划归襄阳府管辖。

  均州,位于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

  地处襄阳、十堰、南阳“小三角“地区的正中央。

  传说中的沧浪,就在均州,乃是中国沧浪之地。

  《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歌)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在1400年前问世的郦道元著作——《水经注》中,郦道元根据《尚书》明确指出:“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汉水中,有州名沧浪洲”。

  南北朝时期的武当县治所,向北四十里左右,正是后来的均州城。《茫茫禹迹》一书有文“汉水流经丹江口市叫‘沧浪之水’”。沧浪绿水是均州八景之一。

  当然,均州八景在后世已经多处损毁,唯有两处尚存,这个时代,他倒是见到了完整的均州八景。

  “上帝啊,中国真是个神奇的国度,这里山河表里无不让人惊叹!”伊蕾尔这一路以来都显得无比兴奋,终究还只是个少女,对于美景美食没有太大的抵抗力。

  这次来均州只是顺路,主要还是要组织暗访调查,据《襄阳府志》的记载,均州丁口共计八万三千四百二十一户,除掉士绅和佃户,特困家庭共有四百三十一户,几乎占了均州总丁口的一半。

  这可是之前所没有遇到过的情况,于是贾蓉临时起意,来到均州跟当地知县通气以后,便展开了对当地工商业发展规模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贫苦农民占特困人口的八成,其次就是小摊贩,占其中一成,最后还有失孤(家中没有男丁承继宗嗣,便无法登记户籍,这种家庭在古代就形同黑户,连农民都算不上)贫民,占其中三成。

  这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州县危机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均州地界爆发的饥荒和瘟疫较少,大灾之年时的受灾程度要轻微一些,重点注意的还得是襄阳乃至樊城这样的大城区,更容易爆发瘟疫和饥荒,这才有了此番细致入微的调查。

  杨若兮默默地记录下这些数据,对她来说,这些都是将来可以利用的势力,对伊蕾尔来说,这些农民的苦难是她跟随贾蓉继续研究调查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