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四十五章 身言书判_明朝好女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这么急着接过文书,表面上看起来,就如同是一个俯首听命的手下。

  竟在不觉中吃了一个哑巴亏,一张脸气成了紫色。

  接过文书,也不看,冷哼一声,大步朝门外走去。

  几个书办忙跟上去:“一雨兄等等,看看这姓梅的字写得如何。”

  “对,还有判词呢!”

  “咱们都等不及看热闹了。”

  很快,几人就将顾润围在正中,一人伸出一只手,各自抢过一本文书。

  看到门口乱哄哄的情形,苏木难得地停下了笔,一脸玩味地看着他们。

  “怎么可能?”

  “这字……真的是姓梅的所写?”

  “方才你等可是看明白了?”

  突然间,众人都发出一声惊呼。

  原来,这次苏木也没有藏拙,可说是拿起了全部势力,一字一字写得异常工整。

  正常情况下,要想用书法震慑住众生,自然要用自己写得最好的董其昌体。董其昌虽然人品非常不堪,欺男霸女,鱼肉乡里,最后激怒了老百姓,一把火将他的家给烧了。可这人却是明朝第一书法大家,明清两朝少有的开一派新风的大师。

  但苏木想了想,杀鸡和用牛刀,董体书法用来对付几个普通书生毫无必要。

  而且,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就得用他们最擅长的书法字体。

  沧州书生,或者说这大明朝的书生最推崇的字体莫过于三馆体,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馆阁体。

  倒不是说这种字体有什么不得了的地方,实际上,这玩意儿根本就没有任何艺术价值,讲究的是一比一划,端正标准,最高的境界就是如同刚印刷出来一样。

  馆阁体的出现主要是为科举服务的,为的就是不让考官看你的字不费劲。

  在这片时空,练习书法并不想后世那么简单。只需报个特长班,买几本字帖照着脸就是了,所需的只是恒心。只要你有这份毅力,无论你想学什么,坚持个十来年,必然能写一手不错的毛笔字。

  可在古代,要想练好书法却不那么容易。关键是字帖不好找,没有影印本,学生们只能照着先生的字依葫芦画瓢。好一点的书法字帖,那可都是真迹,价值连城,是世家望族的珍藏。

  不像现代社会,一本王羲之的字帖也就十几块钱。

  打开电脑一搜,也就花些电费。

  穿越之后,拜这个时代不到一成的识字率所赐,就苏木看来,很多秀才一级的书生,那手字真是不堪得紧,也就自己小学时的水准。

  就因为没处可学习书法,所以,明朝的普通读书人的字都写得不怎么好。可科举场上,书法不好可是要吃大亏的。

  按照明朝的科举制度,院试一上的正式考试因为涉及到考生的功名,所作的卷子都要由专门的誊录重新抄一遍,然后糊上名字交给考官审阅,为的就是防止作弊。

  如果你字写得潦草,誊录抄卷子的时候只需抄错一个字,你就完蛋的了。

  到了殿试一关,卷面分所占的比例也高得离谱。甚至出现了,直接以书法好坏录取考生的情形。

  所以,就算没有字帖,一般的书生都会拿一本书籍照着上面的字一笔一画的学,这就是所谓的馆阁体。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