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_孺子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不识文字、不立字据,一切约定以口头为主,往往邀集多人,当众立誓,事后执行,也只认当时的立誓之人,一有官员调动,土著就以为是要背约。”

  韩孺子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原因,“为何不向南方多派文学之官,加以教化?”

  卓如鹤道:“自太祖定鼎,大楚从未停止教化,在江南蔚然成风,那里出的状元数量已经超过北方,可是更往南的偏远之地,效果甚微,土著鄙视文字,以为无用,甚至视之为阴险卑鄙之物,宁死不学。官员无法,只能顺其自然。”

  韩孺子轻叹一声,“边疆国相呢?”

  “武帝初期也曾频繁调动国相,可是新国相难与诸侯相处,引发不少混乱,甚至有一位诸侯进京自杀,只为控告本国国相。武帝杀掉那名国相,从此再少调动,只求国相与诸侯能相安无事。”

  “相安无事的结果就是齐王叛乱?”韩孺子说。

  “恰恰是原齐王,为掩饰叛乱,常常主动更换国相。”

  “如此说来,这些问题都没办法解决了?”

  卓如鹤躬身行礼,“若想一劳永逸,难,一个一个逐渐解决,倒有不少办法。”

  “嗯,有劳卓大人写一分对策,朕要细读。”

  “遵旨,陛下。”卓如鹤领命告退。

  赵若素仍不开口,事实上,他的目光就从来没有转过来。

  第三位是新任户部尚书瞿子晰。

  六部当中,户部掌管天下人口税赋,职责最为细致,韩孺子让瞿子晰去户部,是想看看自己的这位老师能不能沉下心来。

  “流民初定,入春以来,多地缺粮,频频向朝廷告急,瞿先生初掌户部,可有应对之策?”

  所有问题都是韩孺子自己想提出来的,赵若素没有参与。

  瞿子晰行礼时姿态大度潇洒,颇具古风,回道:“赈灾非户部一家之责,陛下若想调粮,需在勤政殿上提出,群臣共议,户部提供各地数字以供参考,定策之后,再与各部司配合执行。”

  韩孺子笑了笑,换一种提问方式,“朕不问户部尚书,只问瞿先生,可有对策?”

  瞿子晰想也不想地回道:“民不聊生,此为根基之患,只是各地调剂,已不足以赈灾,望陛下减御膳、损奢华、放苑林、开军仓,以剿海盗、灭匈奴之心救民于水火之中,或可成事。”

  韩孺子又笑了笑,“前几项皆可,开军仓似乎不妥,大楚内忧未除、外患尚在,军仓无粮,士气不振,何以剿海盗、灭匈奴?”

  “仓中无粮,来年即可补充,人心若失,何时才能再得?”

  韩孺子大笑,“容朕考虑。”

  最后一位是刚刚卸任宰相的申明志,现在的身份是太师,不打算留在京城,全家人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回乡,奉召进宫,十分感动,这就相当于皇帝送行了,消息传出之后,申明志在家乡的地位又会提高一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