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1章 国公诸论_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着刊发了君权天授、大国之国、权利之牢、朋、党之别、一党治国之思考、卫党党纲党章之思

  一个月内,刘卫民连连在卫民报发文,一波又一波炸弹在死水潭中炸响,不仅仅是南北文人士子,民间百姓同样坐在读报书童前吵成了一锅粥。

  儒家宿老前来敲门,驸马府的大门却紧闭概不见客,纷纷转而卫民报社,原有报社宿老们,甭管是不是文坛大家,哪怕原本只是没事混吃混喝的老秀才,哪怕私下里对大明镇国公的观点有些不认同,但在组团前来与他们吵架的儒家大家前,面对话语权危机,这些老人们空前的团结一致,竟然成了“凡是国公爷话语都是对的”论调,统一认定君权天授中的“天”就是指“天下民、天下百姓”之论调,千年来,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朝代更迭,期间夹杂着黑暗、凶残五胡乱华之期,夹杂着五代十国之动乱,都证明了“天下百姓将权利交给一人是错误的”结论。

  擂台厮杀极为激烈,传统儒家宿老,甚至孔府、孟府圣门入京参与公开大辩论,就在孔府圣门代表们抓住由“君权”转给“权臣”,以历朝历代“权臣们”对国家造成的伤害,论证由“权臣治国”的不妥时,大国之国又在卫民报刊发了出来。

  大国之国一文,先是讲了南北之别,讲平原、山岭、草原民风民俗,讲各地富庶、贫困之因,最后才转入大国之下,强权政治带来的诸多优点和缺点,从各个时期的强权变弱时的国朝动荡,以大明钱庄灾祸下无序造成的损失为例,以驸马府如何以军卒、卫民钱庄,以海运粮食,以小朝廷官吏强行恢复秩序为例,证明大国之下强权的必要性。

  大国之国后刊发权利之牢一文,着重说明权利的无节制对国家、百姓带来的灾害,着重将“法制”提拔到一个高度,提出“律法是权利的枷锁、牢笼”观点。

  大国之国、权利牢笼两文瞬间扭转了孟府圣门和卫民报社诸多文人颓势。

  朋、党之别一文,刘卫民分析各朝各代,分析大明朝所谓的“党”人,最后将之全部归入“朋”一类,给“朋”、“党”人下了明确定义。

  一党治国之思考一文中,将一群人代替一人行强权政治,大国因地域广阔,因民风民俗诧异,因贫富之别大国治国必须以强权治国,这是保证大国存在、强盛必要条件,在大国之国一文中,刘卫民就提出此论调,之后以各朝诸多帝王施政优劣大篇幅分析,认为一人治国存在的诸多不足,一党治国下,以朝廷始终由精英为首下的诸多好处,以一党避免的内部纷争下诸多好处。

  虚君之下,朝中各大臣必然争夺代表“君权”下放的权利,朝臣官吏,在野文人士子自是心知肚明,就是大字不识的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