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百零一章 兴亡皆是百姓苦,王师南下盼甘霖_我是赵括,人在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率大军,一路南下,一路发粮。一边发粮,一边接收城池;一面接收城池,一面就着手恢复民生。

  很快,赵军南下救民的消息被传遍楚境。

  而随着救民水火的消息传开,楚境之内的城池,尤其是秦军占领地,不仅仅是望风而降,简直如同大旱之盼甘霖般地盼望着赵军的到来。因为,那是妻儿老小生的希望!

  天下苦秦久矣!

  当然,十五万大军也并没有一直就这么拖拖拉拉地前进,在占据了楚国第一座城池,亲眼见到楚国确切的情况之后,赵括便大手一挥,将麾下大军再度一分为二:十万主力大军继续跟随着自己向楚国内陆挺进,五万精锐脱离大部队,携带大量补给,直入剑阁,汇合李牧所部,打通入蜀的通道。

  如此分配兵力,显然与李牧的想法背道而驰。

  但实际上,在赵括的心中,也同样认为巴蜀较之楚地更为重要。但不同的是,赵括清楚地知道楚人可能带来的危险: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话语,对于赵括而言,听得不要太熟!

  更何况即便是始皇帝,如此英明神武之人,却也在楚地吃了亏,十数万秦兵被一个项燕给留在了楚地。

  如今虽无项燕之名,但谁又知,会不会出现个屈燕,昭燕呢?毕竟据楚国朝堂上传来的情报,楚王手中仍有八千大军,虽然是从上蔡战场上“逃”回来的,但能够突围而出,已经证明了他们的战力并不比一般的赵军差。

  有军队,万一出个出类拔萃的将军,若是自己手中没有绝对的战力,还真有可能阴沟里翻船。所以为谨慎行事,赵括必须将重兵布置在楚地。

  当然,面对着楚国朝堂上下堆积如山的投效书简,赵括也认为有必要将大军留下,以保持对楚国上下的高压态势,从而迫使他们不得不继续选择与赵国合作,完成倒戈。最终完成对楚国千里沃土的占领。

  至于巴蜀之地,赵括当然也不会放弃,随军附上了自己的王命。意图很明确,也很简单,能占领巴蜀那自是最好,若是巴蜀之地反抗严重,则只需开辟出桥头堡,并据守剑阁保住入蜀通道即可。

  待楚地事毕,则挥师西向,一举而夺巴蜀,将秦国彻底封死在关中。以六万大军,又有李牧亲自坐镇,料想守卫一通道,相必不是什么问题。

  同时,为了加快攻楚的进度,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赵括终于在将鄢郢之地彻底收入囊中,同时也就彻底隔了断秦、楚之间可能的联系。随即赵括尽起大军向着楚国的终点——陈都进发。

  在赵括的东面,田单已经收拾好了吴越之地,正准备率军西向,而作为先锋的乐间所部,也已经占领了楚国东北部数座城池,不日便可与赵括会师陈都城下。

  在赵括的西面,李牧照例比赵括的要求做得更优秀,一战而下剑阁,再战而下广元,若非补给不太够了,李牧还想着要往里头蹭蹭。而等带着大量补给的援军赶到,李牧几乎想都不想,带着大军就往里头冲,赵括的王命再次失效。

  在李牧的北方,函谷的对峙依旧在继续着,而赵启所率的归义胡骑,却在义渠草原做起了尊贵的客人......

  偌大的华夏大地上,一场北至南的统一大业正在上演。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