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9章婚之喜_道门见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忙的同村人。一支长嘴壶,像是一支鹤喙一样,探进赵月月的口中,在临近咽喉的位置,小心翼翼地将药倾下去。这些日子以来,喂饭喂药,尽是用这个东西。

  屋子里弥漫着药味儿,虎子津了津鼻子,忍住了,没打这个喷嚏。

  赵月月消瘦了许多,前两日来看的时候虎子还不这么觉得。而今她穿上大红的夹袄,套上秀禾裙,这宽大的衣衫更是显得赵月月瘦小可怜。胭脂擦得倒是恰到好处,比虎子都自然了很多,也就看不出那本应惨白的面色。因为要躺着,头上也没做什么装饰,只是给盘了头发,意味着这不再是一个小姑娘,而是一位有夫之妇了。

  “虎子……我们家对不起你,”赵母声音有些哽咽,“这孩子……”

  赵宝福,不耐烦地拍了拍赵家母的后背:“说啥玩意儿呢!虎子,时辰不早了,上轿子!”

  虎子点点头,没说什么,等到赵母为赵月月盖上了盖头,他也就抱起了赵月月,出了门。在喧嚣的鞭炮声里,他将赵月月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轿子,随着媒婆一声“起轿”,一队人马也浩浩荡荡地上了路。

  太阳山村那些不大点儿的小娃娃们,跟在轿子前后跑,叫嚷着要看新娘子。村民们也有不少倚在门口看热闹的,闲碎着言语,时不时对着虎子和轿子指指点点。

  按规矩,接新娘出门一直到新郎家,路不能走得太短。和太阳山村离着太阳寺又实在是太近,只能是从月月家走到村子那头再绕回来,换个方向从村子里面重新穿过,再回到太阳寺。

  等虎子一行回到了披红挂彩的太阳寺,赵月月的父母已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既不用跨火盆儿,也不用拜天地,赵月月昏迷不醒,那就一切从简。李林塘掌司仪,接过了虎子递回来的鸳鸯礼书,念了一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两姓之欢好,共夫妇于白头”之类的话,就由虎子把赵月月抱进了后院里屋。

  他再独自一人折返回堂前,先拜三清再跪祖师,一一上过香以后,给赵氏夫妇、彭先生分别敬茶,也就算是礼成,可以开席了。

  鬼家门没特意邀请谁,来得多是赵宝福的亲友娘家客——其实也就是那些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太阳山村的乡亲们。

  酒席摆在大院里,开了十桌,请来专门做婚丧宴的师傅,现搭的土胚灶台,架了三口大柴锅。菜色也并不丰富,毕竟刚刚化了雪,桌上也多是酸菜粉条白菜萝卜。可彭先生算是给足了赵宝福夫妇面子,买来了一头猪,为桌上添肉。

  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这已经算是难得的大手比。乡民们纷纷夸赞,这一门师徒实在是仁义。肯明媒正娶一个活死人不说,还舍得下这么大的本钱。可是席间始终没有寻常婚宴的欢快气儿,从彭先生到虎子,鬼家门的人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