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2、故人_前任是陛陛陛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沉静如玉,忽地想起,她前世第一次见谢允之,似就是在这样的年纪。

  虽然因乐安公主之故,与谢家沾亲,可她做了五年的怀王妃,竟从没见过枯守空雪斋的谢小公子,第一次见他,竟是在成为明帝的贵妃后,一次内宫宴乐,明帝宣了翰林待召来写诗谱乐,她才第一次,见到谢允之其人。

  那时,她在做什么?醉酒?醉舞?醉乐?不记得了,成为明帝禁/脔的十五年,日日夜夜,都是同样的醉生梦死,日复一日,每一天都没有什么区别,十五年活得直如一天,终日沉浸在乐舞之中,将自己的心锁死,活在自己为自己打造的一方金笼里,以求去避忘所有的痛苦和恨,孑然独活,不问世事。

  她真正正眼去看谢允之,是在寒山行宫,将死之时。

  将死之时,她才突然惊觉,这个沉默侍宴了十几年的青袍男子,竟能一眼看出她心中的死志,她很惊讶,可一生将终,这一点惊讶,也无关紧要了。服下黄泉醉后,他跪地仰首望着她,眸光仓皇,唇颤失声,她能感觉到,他似有许多话要对她说,可终究仍如那十几年,沉默下去,寂如幽潭。

  此后的史梦中,成为一国之相的谢允之,依然沉静如潭,无论情势何等凶险危急,永是面不改色,沉着冷静,在明帝驾崩后,接过至高权柄,于外,分化北漠,打退叛军,于内,打压仪王,扶萧照登基,运筹帷幄,在乱世中,掌定乾坤。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咪咪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明帝驾崩,遗诏与虞贵妃同葬,朝野非议如沸。十年来,谢允之第一次来到地下冰宫、她的棺前。宫人们抬开了棺盖,她身上是皇后的大红翟衣,谢允之静立棺前许久,平生唯一一次违背明帝御令,负手轻道:“将……虞……苏苏……火化。”

  那是她唯一一次自他口中听到她的名字,一把火将她烧得干净,骨灰洒在山水之间。再后来,大周一统,慕容离兵败自尽,谢允之辞官归隐,余生了寂空雪斋,观书作画,吹笛望雪。他常吹《静夜》上半阙,上阙吹毕,即不再续,亦常取出一方沉香匣,但从不打开,只是静静看着,偶尔伸手拂过。

  谢允之一生未婚,于一静夜离去,死时身边亦无人。宣帝萧照大恸,欲亲扶灵,以国礼葬之,为谢意之之子谢宁婉劝,道是从前与叔父闲谈时,叔父已交托身后事,只令随葬笛匣二物,其余所有皆是身外之物,不必入棺。

  遵身前所愿,谢允之被安静地葬在谢家祖墓,一身青袍,随葬一支短笛、一方沉香匣。丧事后,谢宁原要寻些叔父平日诗画,以作收藏纪念,可翻遍空雪斋,却无片纸留存,原都已被谢允之死前,一一烧尽。

  干净来,清静去,如果此世,她没有提前与允之相识,他是否会遵循前世的人生轨迹,安然于一待召闲职十几年,不涉朝野权争,只在天下大乱时,振袖而出,为国为民,力挽狂澜,其后功成身退,清静余生…………

  午后的春风,挟着满园花香,扑面而来,苏苏倾身拂过一朵海榴茶,轻嗅问道:“如果明日就是死期,允之,那你今日,最想做什么?”

  谢允之微讶抬首,不答反问:“那你呢?”

  苏苏松开花枝,揽着纱帛,缓缓起身,眸底依依漾起笑意,谢允之亦笑,拿起手边竹笛,款按至唇边。

  《静夜》一曲,舞乐相和,眼前所见,恍惚是在曲江之畔,天籁清音,绝世之舞,记忆清晰仿佛还是昨日,可算来,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人生,能有几个七八年…………可侍砚知道,下一个七八年,再下一个七八年,公子曲中之意,仍不会变。

  很久很久之前,久到宸妃娘娘还不是怀王妃时,在收检公子日常纸笺时,他就曾在笺上见过两句,墨迹工整,力透纸背: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作者有话要说:前世女主和小谢真正的第一次相见,还有笛子和沉香匣里的东西的由来,在前世番外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