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1、新帝_前任是陛陛陛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侧,有幽幽香气如丝如缕,钻入肺腑,沁人心鼻,萧照眼望着淡笑看他的女子,沉默良久,轻声道:“娘娘是我的天。”

  是年正月十六,新帝正式举行登基大典,礼部尚书等原清晨入宫、候等承乾宫外,却被告知圣上身在太皇太后万安宫中,只得转至万安宫前,三跪九叩,奏请即位。

  十二岁的新天子着十二章纹玄金云龙朝服,头戴十二旒珠通天冠,端仪肃容,朝太皇太后叩行大礼后,将走之时,忽又回身,微仰首望着太皇太后道:“娘娘在此等朕。”

  太皇太后似是一怔,随即微微一笑,“我总是在此等着皇上的。”

  圣上再一稽首,升舆而去,在长达数个时辰的繁冗礼仪后,于吉时至金銮殿升宝座,诏赦天下,正式尊先帝皇后虞氏为太皇太后,追尊生母楚王妃为文思皇太后,生父楚王为玄微皇帝,改年号为永宁。

  永宁三年季月末,长达二十七月的国丧,终于走至尾声,长安城春去春又来,落雪积了又化,繁花谢了又开,权控大周三十年的明皇帝,身后余威渐远,朝野之势,早在数年的四季轮转中,翻了又覆,就连街巷黄口小儿,都能自大人茶余饭后的闲话中,窥听一二,掰指数出个一二三来。

  人皆道朝有三势,一以周濂老大人为首,皆为先帝肱骨重臣,尽心辅佐少帝;二以怀王为首,短短数年时间,怀王一改先帝生前顺服韬光,厚积薄发,尽除昔日东宫仪王势力,揽权于手,雷厉风行;三者看似散漫无势,实以太皇太后为首,早在永宁元年,尚书谢允之即已转升丞相,谢晟授太师,虞元礼授礼部尚书,一众谢虞子弟及所依附世家寒族,早在先帝在时,即受擢升,人道姻亲长平侯府,亦为太皇太后所用,其势之庞,不可小觑。

  但前两势,人皆注目可见,有关太皇太后之势,却是虚缥难言。尽管圣上年少,太皇太后并未垂帘,于朝事上也从不开口,看似真寡居万安宫、不问世事,无可指摘,但谢虞两家、甚或长平侯世子,常出入万安宫,圣上又极敬重太皇太后,几乎言听计从,太皇太后于朝事上影响多少,实难估测,也叫一帮老臣,心怀忧思,有心上谏,却又,无从下手。

  圣上年方十四,平日除理朝政,仍需继续文武学业,这日周濂讲解“后宫乱政”史事,以旁敲侧击,却见圣上心不在焉,只得无奈停讲、轻唤数声,萧照回过神来,微微一笑:“太傅讲得甚好,朕听得入神了。”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阅读,安装最新版。】

  周濂已是白发苍苍,亲眼看着圣上长大,从陪侍祖父身畔的稚龄孩童,到如今大周朝的少年天子,眉眼稚气褪尽,细腰长腿,身姿翩然,棱角分明的清俊里,又隐透着几分罕见的秾丽。常理来说,以秾丽来形容少年,似有几分怪异,可眼前的少年天子,并不似他的生父倜傥不羁,也不似他的祖父朗如日月,他似玉,可又非如谢相那般剔透无暇、温润端方、如切如琢,而像是一块凤血暖玉,浸在春水之中,日光之下颜色绚丽,光泽晶莹,轻声敲击,其音舒扬清澈,有如乐律,悦耳动听。

  周濂试着从这少年天子的身上,辨出些先帝的影子来,却见少年端坐赤金九龙御座之上,暮春暖阳耀得他周身金光灿灿,愈显眉目昳丽,明光逼人,直看得人目眩,彻底放弃了辨寻,躬身垂首问道:“敢问陛下,若您生为梁弘帝,见献太后牝鸡司晨、窃权乱政,当如何处置?”

  萧照道:“献太后为梁弘帝生母,生恩如天,虽有错,但不可杀之,牝鸡既司晨,那就折了她双翼,禁于深宫奉养之,既全孝道,又不负天下。”

  周濂点头“唔”了一声,还欲再说,就见圣上起身道:“今日天色已晚,这《梁史》且先学到这里,太傅早些回去休息吧”,又吩咐左右,“摆驾万安宫。”

  周濂恭送圣上离殿,遥望着御驾迤逦远去,于心中寂寂一叹。

  再怎么不像,总还有一点像得很,只这一点,最是令人心忧。

  作者有话要说:周濂:别好的不学,学坏的……

  萧家真的没有省油的灯……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