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章 如临深渊 第十一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事情发生了变化。

  孝武皇帝崇尚武功,远击匈奴后,继而又要拓展疆域,征伐天下。但他的想法没有得到大臣们的支持,而国库也越来越枯竭,于是他立即开始改制变法。

  孝武皇帝首先从学术思想上动手。大儒董仲舒上书,要求尊儒隆礼,推行教化。

  孝武皇帝随即尊崇儒学,罢黜百家,结束了黄老之学在本朝学术思想上的主导地位。

  然后孝武皇帝征辟大量儒士,以儒家学术为基础,以君为本,大肆修改律法国策,继而结束了本朝清静守法的时代。

  “以德治国”随即取代了

  “以法治国”。具体到朝廷来说,就是皇权凌驾于相权之上,内廷权重。

  皇帝独揽权柄,不再受任何法律的制约,为所欲为,皇帝的意志成为律法,实现了极端的人治。

  具体到财赋政策来说,就是重农抑商、增加赋税、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甚至征收算缗钱,重击商贾。

  从春秋、战国,到秦,到本朝,凡权力斗争最残酷最激烈的时候,都和学术思想、和治国策略有关。

  比如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虽然这一时期秦国的权力斗争最血腥,但商鞅的变法却成功帮助秦国由弱转强,莫定了始皇帝统一天下的基础。

  反观我们的孝武皇帝,他的改制却让大汉国由盛转衰,并造就了两百年前的王莽篡国之祸,今日的社稷败亡之灾。

  我们要拯救杜稷,要中兴社稷,首先就要从社稷的根本开始拯救,那就是学术思想。

  现在就是要尊奉古文经学,以古文经学为官学。学术思想改变了,治国策略随即改变,那就是儒法兼融,德主刑辅。

  这个治国策略对学术上来说,就是不再独尊儒学,而是兼习法学,黄老之学和荀、孟之学等等诸子百家的学术。

  对律法政策来说,就是一改旧日的以德治国,而是外礼内法,隆礼重法,礼法并重。

  学术思想的改变需要一段时间,等大多数人都能接受这种改变后,随即将

  “德主刑辅”改为

  “以法治国”。以民为本,以法治国才是我们最终的治国策略。皇帝和庶民一样,都要遵从大汉律法,这样才能重建盛世,中兴社稷。

  以法治国的策略具体到朝廷,就是皇权和相权分开,皇室和朝廷分开。

  具体到财赋政策就是轻徭薄赋,农工商并重,盐铁放开,与民休养。

  “老大人所说的官学、国策、官制正是保证社稷中兴的关键所在,也是大汉国祚得以延续的根基。中兴之路非常长,非常艰险,需要君臣上下齐心,群策群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李玮稍稍停顿了一下,语调低沉地说道,

  “今天社稷的危亡是改制中兴的一个契机,但也许我们会失败,也许我们都会和商鞅一样,死于非命,所以请大人务必慎重,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