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章 如临深渊 第十二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傅府和骠骑大将军府的主要大吏合议。长公主府和太傅府拿出的策略基本上没改动,修改处不过就是暂时安抚韩馥和袁绍等诸多州郡大吏,以便给攻打洛阳争取足够的时间。

  骠骑大将军府提出的策略却和过去有很大区别,改动较多。骠骑大将军提出,为了尽快稳定社稷,打下洛阳后,朝廷应该一面继续攻打长安做出勤王姿态,表明朝廷勤王的决心。

  一面大力安抚各地州郡,拜封州郡大吏入京为官,共同商议改制之策。

  李弘认为改制之策必须要得到各地州郡的同意和参与,否则很难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顺利实施。

  这样一来。我们就剩下平定黄巾叛乱和讨董两件战事。北疆大军负责勤王讨董,各地州郡的郡国兵负责平定黄巾叛乱,如此两到三年内即可彻底稳定社稷。

  李弘这个总体策略看上去非常好,利国利民,但仔细一想,却不难发现李弘这个策略不但有保存实力的嫌疑,更有割据称霸,牺牲朝廷的嫌疑。

  李弘故意避开了朝廷和韩馥、袁绍等讨董联盟之间的根本分歧。他以求同存异为由,把继续拥戴当今天子还是重建皇统这个最敏感的问题抛到一边不提了。

  双方既然同殿为臣,李弘自然不用出兵攻打韩馥、袁绍、袁术等所谓的

  “大汉叛逆”了。另外,由于朝廷在改制成功之前不想勤王,讨董只是虚张声势,所以此时最重要最紧迫的战事应该是平定黄巾军的叛乱。

  但李弘死死抓住勤王不放,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要立即西上讨董勤王,李弘的真正目的很明显,北疆大军既然以勤王为主,当然就不用到各地去平叛了。

  不过,李弘还是主动承担了一个地方的平叛重任,那就是冀州。让大臣们感到不安的是,李弘提出的平叛策略不是武力征伐,而是武力招抚,他要招抚黄巾军,要安置流民屯田。

  李弘据此为由,再一次向朝廷提出了十年之约,他要主动承担北疆,幽州和冀州的屯田重任。

  这十年内,他不要朝廷一个钱,仅仅依靠三州的财赋,他就可以把三州的屯田顺利完成,可以把各地的流民全部安置,还可以年年向朝廷上缴可观的赋税。

  李弘的言下之意,是向朝廷要三州的军政大权。李弘为什么敢向朝廷要三州的军政大权?

  大臣们突然意识到李弘抓住了朝廷的命脉,那就是改制。改制最需要的是社稷的稳定,州郡的支持,现在李弘有强悍的军队保障社稷的稳定,有三州军政大权保证朝廷改制的实施,有了李弘的绝对支持,不亚于告诉天下,这改制至少已经成功了一半。

  但如果李弘不支持,或者占据冀州的韩馥和袁绍迟迟不愿进京,再或者冀州大乱数年不止,这改制不要说实施,就连改制之策能否最终议定都成问题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