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一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败亡。

  七年前,在武人和士人的努力下,内朝和内朝官被彻底消灭了,宦官绝迹于禁中。

  但大汉随即就迎来了长达七年的权臣祸国之期。七年的征伐岁月,几乎把大汉彻底摧毁了。

  今天,同样在武人和士人的齐心协力下,天子被救了回来,大汉开始走向了中兴的希望之路。

  中兴的路很漫长,而中兴的基础就是国政方略,国政方略的基础就是官制。

  官制不能建立和完善,大汉中兴就是一句空话。几十年来,朝臣们饱受宦官、外戚、权臣祸国之苦,对官制中的权力制衡有一种近似疯狂的**。

  制衡成为此次官制修改的重中之重。权力制衡的基础其实就是权力分配,权力分配牵扯到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所以激烈的争论是必然的。

  官制的修改要着眼于将来,所以内朝、中朝、外朝三个官僚体系必须要健全,缺一不可。

  彻底消灭内朝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内朝要建,内朝的宦官要严格依从大汉律,禁止参政,否则将予以严惩。

  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要制衡皇权,也就是说,天子要把夺去的相权还给三公,还给外朝。

  宦官和外戚干政的主要来源是因为皇统继承一事随着皇权的增大,逐渐变成了皇帝的家事。

  皇统继承不是皇帝的家事,而是国家之事,应该由皇帝和外朝共同处理。

  只要外朝权大,则宦官和外戚干政的可能将大大减少。外朝权大,最不利的情况就是君弱臣强的时候,强臣往往会演变为权臣,而权臣祸国,自古以来比比皆是,所以外朝的相权必须要得到强有力的制衡。

  制衡的关键就是中朝权力的扩大。孝武皇帝时,昭宣中兴时,光武中兴时,都是中朝权大,皇权集中,继而天下安宁,国家强盛。

  所以外朝若再想象过去大秦朝或者本朝早期一样拥有强大的相权,也是不现实的事。

  但中朝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尚书台必须要交还本该三公拥有的权力,其中最主要的是三项大权。

  一是议政,国政必须由皇帝、中朝官和外朝官合议决策,皇帝和尚书台不能独自做出决策。

  二是罢免有过失的两千石以上大吏。在光武皇帝以前,州牧监察奏报两千石大吏不称职者,需要有三公府派掾史核查后才能罢免,但光武皇帝把这个权力抢走了。

  三是听取和处理上计事宜。郡、国每年终(或三年)要派属吏带着

  “计薄”(记载户口增减,盗贼多少等情况的文书)到京师汇报,听取朝廷的意见。

  这件事本来是司徒大人的事,但光武皇帝也把它抢去了。结果外朝大臣对各地郡国的情况一无所知,三公大臣想处理国政都无从下手。

  为了让官制中的这些突出矛盾得到妥善解决,从而实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