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3章 还有王法吗?_大唐:开局咸鱼,被李二赐婚高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

  吵嚷渐起,哄杂一团。

  李世民不用去听,也大致能猜出群臣心中所想。

  扬过龙袖,李世民再度询问。

  “诸位,可有异议?”

  雄浑声音中带着一抹不容置喙,空气之中飘散出一股若有若无威压。

  群臣面面相觑,尽数躬身拱手。

  “陛下圣明。”

  大事议定,李世民骤然起身,龙袖环过众臣。

  “此事不得延误,全权交由户部查办。”

  朝堂众臣举动也尽数落在缓行偏殿人影眼帘,李世民先前与李闲心声谈论之时,实则早已料朝堂反应。

  北地危局,刻不容缓,大唐贫富分化也着实应该多加干涉了。

  朝会散去,众臣跨出殿门。

  阳光正媚,在白净玉阶上映出三两群聚的影子,周遭轻声议论传入耳畔。

  “陛下怎的忽然提及此事?哎,也不知是何人所提!”

  “这等损人不利己的阴招,唉~真是气煞老夫!”

  “呵!不利己?你就知道不利己?说不钉有些人正偷着乐呵!”

  “偷着乐呵?朝中大臣那个不是百顷良田的大户?富户赋税加重,按田地丈量调整,他也乐呵的起来?”

  声音渐大的一刻,有人见长孙无忌阔步跟来,连忙噤声,笑着拱手揖礼。

  微微点头,略过众臣,长孙无忌面无表情匆匆前行,走的远了,隐隐还能听闻身后话语传出。

  诸如‘家大业大,九牛一毛’之类云云。

  “郑国公,何事如此匆忙。”

  吆喝声响起,萦绕长孙无忌耳侧。

  愕然回头间,房玄龄簇拥一群肱骨重臣中抬起头颅,向着自己招手示意。

  阔步挪移过去,拱手大国招呼随着众人一起出去宫门。

  “说来奇怪,搁置十余载的事情再度提及,并被陛下拿在朝堂说道,颇有些蹊跷。”

  房玄龄侧过头颅,颇显疑惑。

  在场几位皆是人精,此时此刻谁也不提及此策下,钱帛损失,更多的则是对于幕后之人多有猜忌。

  毕竟陛下日理万机,光是各地呈上的大事奏折便已然陛下焦头烂额,数十载前的事,怎会忆起?

  宋国公萧瑀撇过一眼房玄龄,花白胡须抖动,冷眼相对。

  “房相何必遮遮掩掩,此事关乎大众你我,有话直说!”言语不善,带一股怨气。

  众臣心知肚明,萧瑀此人身有大才,心底偏狭,不能容人。

  在陛下任用新用事房玄龄时,权任稍分,直到此时任还对房玄龄有些怨念。

  房玄龄略显尴尬笑笑,拱手晃过眼前几人。

  “先前土豆一事,乃有高人出谋划策,借此难题。此番赋税之举,依微臣看来,多半乃是此人进谏。”

  房玄龄能想到的,诸位老臣又何曾想不到?

  只不过此时被挑上明面,说出来而已。

  “呵!制衡贫富,本是利国利民的计策。可陛下身侧高人迟迟不肯现身,颇有些玩弄你我意味。”

  此话一出,顿时拉开话匣。

  “确实如此,进谏之举本应光明正大,偷偷摸摸难不成耻于我等为伍?”

  “退居幕后,却参政议政,这等做法着实不妥。按理也应当遵循朝堂规矩,行则赏,错则罚。”

  “此言有理!是该请出这位奇人异士,赏罚分明!”

  言语之中,已至宫门,长孙无忌停驻脚步,拱手横过众人。

  “诸位,清清白白公公正正乃是参政议政基石,大唐律令之下,众人平等。”

  “老夫恳请诸位,联名上书,以正朝堂清风,以正律令之威。”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