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0章 力压群臣_大唐:开局咸鱼,被李二赐婚高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卿和李爱卿表现旗鼓相当,两人各另一路兵马。”

  “程处默此番治理北方灾情有功,就担任程爱卿手下一名副将。另苏庆节少年宿边,为咱大唐青年才俊立下榜样,就归于李爱卿麾下,多多修习些行军要领吧!”

  功绩摆在眼前,就算有臣子不服,也只能憋在心间。

  李世民扫过默不作声的群臣一眼,摆摆手。

  “即是都无异议,这两路兵马便算定夺。”

  顿了顿,李世民继续说道。

  “李闲此番助司农寺改善耕犁,利在农桑,功不可没。此子在数学上亦有建树,是大唐中一个怪才,是该磨磨性子,去军营中磨砺磨砺。”“就辅佐李靖前去西征吧!”

  荣公公静立一侧,将陛下所言一一书写朝板上。

  写至最后一句话语时,朝堂上哄杂四起。

  尉迟敬德本就粗喉咙大嗓子,阔步站了出来,微侧着脸庞朝着龙座拱拱手。

  “陛下,微臣……不服。”

  “程处默和苏庆节本是军营出身,一身本事这点不假,他俩参军说是磨砺,老臣无话可说。”

  “李闲乃是毛都未扎齐的小子,军营只怕都未曾进过几次,哪里能坐上这参军副将一职,微臣……微臣觉得此事不妥。”

  龙坐上的人影望着尉迟敬德,靠上座椅一侧扶手,面容平和看不出喜乐,让人捉摸不透。

  房玄龄踟蹰片刻,站了出来,恭敬躬身揖礼。

  “陛下。”

  “微臣以为李闲勾勒出曲辕犁外形,或许只是随行,要说制造出来应是司农寺的功劳。”

  “再者,数独一方的建树也只能归纳上文治,与军略并未太多关联。”

  “倘若以修习理由便将李闲安置在行军总管身侧,理由着实有些牵强。难免会使军中那些功勋彪炳的大将,有所不服,还望陛下三思。”

  房玄龄的话语极为巧妙,给朝中这些武将们一个由头,又委婉的将此事建议出去,倒是让不少站在殿侧的武将醒悟过来。

  吐谷浑之战,早在先前礼金也曾说明,本是并无太多悬念的战事,等于白捡的海量军功。

  就是从中归来的将士,或多或少都能加官进爵。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的,拿下的功劳便会更多,一飞冲天也不是绝无可能。

  李闲倘若揽下这等泼天功劳,只会让整个朝堂的青年才子望其项背。

  有了先前群臣力谏李闲却被驳斥的先例,高士廉苍老面颊上闪过一抹犹豫。踟蹰再三,念及此事非同小可,还是缓缓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以为参军副将权柄着实太过庞大,李闲也并非凸显卓越军事谋略之人。”

  “不若先放置于随军闲散官职之中,经过此战磨砺之后,再做定夺。”

  听闻这个中肯的意见,李世民额头上的皱纹轻轻舒展,撑上头颅思虑一番,招过手臂。

  “李靖素来沉稳,不会打没把握的仗。此次志在必得,参一个李闲进去又有何妨?”

  “朕以为,在李靖身侧担当军参一职,对于此次西征而言,就是虚职。”

  话音落下,群臣心中咯噔一下,长孙无忌脱口而出。

  “陛下!”

  “好了~”

  李世民长长拉出声音,挥舞手臂,略显疲态。

  “此事暂且如此,不必再提,”

  “禀报各地要事,早朝开启。”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