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1章 远游归乡情惬,深巷老宅故旧_一剑一酒一乾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魂身上的那一根针闪过一缕寒芒,将摆渡老翁的神魂直接震灭。

  良久。

  孙婆婆环顾一周旧旧的庭院,低声道:“那孩子的善良,值得老身用一辈子去相信。”

  孙婆婆走进柴房,抱来一捆秋天从田埂上收回来的艾草,在炉子里点燃,驱逐房子的潮湿阴冷,这才悄悄走出门,把那一道门轻轻锁上。

  天渐渐黑了下来。

  孙婆婆旧屋门楣上的灯笼挂了一夜。

  天明后。

  深巷没有别的脚印。

  孙婆婆坐在一张旧旧的椅子上缝缝补补,偶尔透过门缝看向深巷。

  嘈杂的声音从深巷外传来,青云镇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卖炭翁的儿子恭良推着独轮车走进深巷,先是从独轮车上搬起一袋木炭有些吃力的顺着那一间院墙推过去,木炭就会准确的倒进柴房的角落。

  “孙婆婆,我给您送炭来了。”

  恭良把独轮车推到孙婆婆的院前,嘴里吐着冰寒的迷雾,黢黑的手抬起来,用手背轻轻敲了敲门。

  “门没关。”

  恭良用肩膀轻轻把门推开,用膝盖抵住独轮车,把木炭扛在肩头,又怀抱了一袋,连扛带拽的把木炭搬进旧院柴房,把木炭倒出来,躬着身子大口大口吐着气,把木炭码放得整齐。

  几年时间。

  卖炭翁的儿子被岁月催老,额头皱纹丛生,法令纹内还有木炭屑,他即使站起来努力喘气,腰也变得如当年的卖炭翁一样佝偻着身子,肚子还咕咕叫唤。

  缝补衣服的孙婆婆抬起头,混浊的眼睛落在恭良的身上,随手丢过去一张缝补过的帕子。

  “擦一擦脸,还没吃饭的吧,锅里还有两个馒头,你去取一个来填一填肚子。”

  恭良见帕子飞来,没有去接,而是狼狈的后退几步,把手伸进雪里擦了擦手,才小心翼翼的把帕子捡起一角。

  哐嘡。

  帕子里有大几十个铜钱,还有几块碎银子。

  “孙婆婆,給多了,給多了。”

  恭良用手捻了十几个铜钱,小心翼翼的藏进袖子,其余的依旧留在帕子里,捡起来放在针线篮里,裂开嘴,有些窘迫的笑了笑,进柴房拿了一个馒头,用衣角兜着,蹲在门槛边上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孙婆婆,最近小镇来了不少外乡人,像是修行的,可偏又受不住冻,这天冷,我每天能卖不少炭,铜子攒了好几罐,希望天再冷一些日子,我再攒几罐子铜钱,就给我那个傻儿子娶个媳妇,等抱了孙子,我这一辈子也就熬出头了。”

  孙婆婆没有说话,只是低头缝缝补补。

  好一会,她才抬起头来。

  “阿良,你去趟桃花坞帮我看看有没有船回来,我托人带了点东西,也该到回来的时候了。”

  “好的,孙婆婆。”

  恭良已啃完馒头,起身就要往外面走去。

  “这些钱,拿着吧。”

  孙婆婆指了指篮子里的铜钱和碎银。

  恭良停下脚步,想了想,从帕子里取了几枚铜钱,剩余的还是没拿走。

  推着独轮车的恭良恢复了体力,朝青云镇东口的官道走去。

  这条路。

  恭良每天都走,熟的不能再熟。

  走了一会,天空的雪越下越大,天灰暗暗的,明明是晌午时分,却好似快要天黑了一样。

  “这天,还要下大雪咧!”

  恭良脚步越快,天越冷,他心情越好,每天多卖两车木炭,能多攒下几个铜子。

  只是,近一点的山头,好的木柴都砍的差不多了。

  恭良打算再往深山里走一走。

  十八山深处,就有很多好柴。

  用来烧木炭最好了。

  距离桃花坞还有不少距离,可恭良觉得步伐越来越沉重,连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他忍不住看向灰暗的天空,隐约间,好似有什么东西在翻涌……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