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2章 大明有这个底气_大明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的法子一样,以河治河,以河水冲刷河床,卷走河床淤泥积沙。枯时放水,孕育两岸,洪时抵御,防备大水。

  依着潘德善所言,哪怕是以最低的十年治河为计,朝廷也要为此支出不下三千万之资,三百万臣民用工。

  实则上,一直在等待着这些随行官员发表意见的朱允熥,终于是在缓缓的转过身来。

  “臣治河之法,不似贾公让宽河行洪之法,此法不可解三门峡下游河床太高,泥沙淤积之局。”

  好大的锅!好大的官!好红的仙鹤大红袍!

  随后看向潘德善,目光似有些戏谑。

  朱允熥的手掌轻轻的拍在了船舷扶手上,眺望直接和淮水、黄河相连的洪泽湖湖面,思索着潘德善的治河策论。

  “潘郎中出身何地?”

  随行的太孙府总管雨田立马转身从随侍手中接过茶壶茶碗,小跑着穿过人群,送到了皇太孙面前。

  朱允熥同样没有不厌烦。

  潘德善一缩脑袋,腰几乎是九十度的弯下。

  吏部出身,让此官天然有着一份威严。

  朱允熥没来由的当众询问了一句潘德善的出身。

  “臣阅遍古来治河之策,绝思我朝大河,思觉古人之法不可复,我朝当有我朝治河之法。”

  后侧衔接合共十艘满载五千担的巨大货船,两侧则是更多的盛兵快船,结群严阵以待,防备两岸不法。

  他们什么都不懂,他们只知道一味的抨击一切。

  “臣附议。”

  潘德善咽了一口唾沫,紧了紧双拳,沉声道:“若殿下信赖,臣会在大河之中,累十数年,耗费朝堂数千万之资,累数百万臣工。

  正是有了这些举国的水利工程,那些年多少人还会想起,身边的这条大河,在新的时代之前,是年年大水,年年溃决,年年千里成泽的。

  户部有官走了出来,对着潘德善拱拱手,一挑眉头:“潘郎中所言,朝廷耗费数千万之资,这个数千万,在潘郎中的预计之中究竟多少?”

  而在周围的随行官员中,已经是窃窃私语了起来。

  户部的人刚刚问完话,又有工部的人走了出来:“潘郎中,在下想问一问,潘郎中所言的数百万臣工,又究竟几何,是同时调动如此之数的臣工,乃是潘郎中所言的十数年之计?”

  “东汉王公景,筑堤八百年无有改道,建濮阳城南至渤海千里大堤,治汴渠渠道,修汴渠水门,稳大河八百年。”

  所有人都相信,只要潘德善这个正五品的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答得好,答得合乎太孙殿下的心意。

  潘德善侧身,看向这些问话的随行同僚,抖抖双肩。

  远处,最前面的开路战船上,已经传来了一阵阵的鼓声。

  雨田没有开口,点了点头,给茶碗倒满水,送到了潘德善眼前。

  宝船船头的眺望台上。

  就是不知道现在这位站在自己眼前的工部正五品都水

  请收藏:https://m.sifang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